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三 )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文章图片

Meta也有 专利 , 旨在让用户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件移植至虚拟环境当中 。 下图展现的即为在虚拟环境中的用户仍可使用或“移植”现实当中的电脑 , 使其成为虚拟现实的一部分 。 关于物联网(尤其是智能家居)如何带来安全隐患并重构私人空间 , 相应讨论由来已久 。 而Meta这类科技连接虚拟和现实 , 更加剧了这类系统缺陷 (vulnerability) 。 设想一下 , 这类虚拟现实系统 , 一旦被黑客入侵和控制 , 会造成怎样的现实后果 。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文章图片

未来元宇宙的穿戴设备 , 将不再像是当下的大头盔 , 而主要由智能眼镜、头带和手环组成 。 Meta其中一项专利是由一组 可穿戴传感器“预测”肌肉-骨骼位置 (Musculo-skeletal position) , 或者身体及其组成 (骨骼、肌肉、韧带)的运动 。 如图所示 , 用户右手手腕所带的追踪器 , 不仅可以记录和分析我们手部骨骼和肌肉的位移和接触 , 甚至能用来预测下一秒的行为 。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文章图片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文章图片

最后 , 如果手环尚且不能捕捉到更为细微的动作和变化 , 手套也是穿戴设备当中的组成部分之一 , 专门用于捕捉手指运动和触感 。
此外 , 虚拟现实技术的专利申请 , 还包括眼部追踪 (eye tracking) 。 例如“瞳孔转向” (‘pupil steering’)、 脸部追踪( 用于调适为该用户所展现的“媒体内容”)、 身体姿势跟踪 ('body pose tracking‘)【通过可穿戴磁性传感系统 (wearable magnetic sensor system)】、声学传感 (acoustic sensing)(能让虚拟物体被触碰时发出声音)等 。
虚拟背后的现实
在《商业内幕》评估的上百份最新Meta专利当中 , 没有任何一项是关于用户隐私或者安全的 , 但在虚拟现实中提供个性化广告或对物品进行冠名却是技术探索的重点 。 Meta全球事务总管Nick Clegg就直言不讳地说 , 元宇宙仍是商业驱动 。 元宇宙所依赖的眼部追踪 , 甚至被誉为是耶稣在最后晚餐所用的“广告圣杯” (意指很重要且很想得到的东西)(Holy Grail of Advertising) (Bar-Zeev 2019) 。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文章图片

2019年末 , 上海一场潮流展会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周平浪 图
穿戴设备与电脑屏幕不同 , 元宇宙的广告个性化 , 不再是依据间接和推衍数据对用户癖好进行猜测 , 而是基于穿戴用户的非自愿生物反应 。 因此 , “嘴巴说不要 , 但身体很诚实”不再是一句笑谈 , 而是生物商业营销的基础 。 有媒体甚至冠以“超定向广告” (hyper-targeted advertising)的名号 。 不要小瞧了这些技术发展可能对用户及他人构成的影响 , 身体及生理变化所能展现出的私密信息超乎想象 。 当然 , 有些推衍信息并不可靠 , 但广告产业投放的判断标准 , 向来不是准确的一手信息 , 而多是通过推断 。
未经同意收集数据 (无论线上线下 , 无论用户与否) , 一直是Facebook饱受诟病 , 并四处被诉的原因 。 到了虚拟环境中 , 如此细致且巨量的数据收集 , 并且不限于设备穿戴者自身的数据 , 如何生成而且合规 , 我们现在完全看不到方案或考量 。 Facebook改头换面 , 在西方批评家眼里 , 是在逃避这十几年来造成的若干社会问题 。 不仅如此 , 从现实到虚拟的转向并非从头再来 , 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漏洞、滥用等等 , 都将原封不动迁移至虚拟环境 , 甚至加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