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科技的发展愈来愈朝向黑客帝国的矩阵 , 关于虚拟与现实 , 关于意识与幻觉 , 关于无知与责任 。 做一个痛苦的人还是快乐的猪 , 我们很多年前就已看到剧本 。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 , 在Metaverse推出之际 , 黑客帝国也“重启矩阵” , 似要预示未来人们的际遇 。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对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来说 , 元宇宙的概念并不陌生 。 《罪恶都市》《第二人生》(Second Life)等游戏就是早期的雏形 , 有人将《魔兽世界》也归入元宇宙的序列 。(Clark 2021)
实际上 , 关于元宇宙的兴起和探索 , 甚至早于互联网 。 起源于上世纪中叶的军事科学 , 早在80-90年代出现一系列VR消费品 (Chesher 1994) 。 之所以VR当时未能兴起 , 主要是算力不足所致 (Lanier 2017) 。 用VR先驱Jaron Lanier的话说 , “VR一直在等候室静待摩尔定律的实现 (“VR was stuck in a waiting room for Moore’s law”) (Evans 2018) 。 十几年过后 , 算力的问题因VR助推器出现而补足 , 虚拟现实重新成为市场宠儿 。 因此 , 澳洲学者Egliston和Carter在他们的元宇宙论文 (2021) 当中将其称为“近十年来的伟大复苏” (a great resurgence)。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海报 。
除了历史和词源的维度 , 还有不少评论者 , 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元宇宙的本质与特性 。
西澳大学学生活动家Noelle Martin主张 , 元宇宙的构建本身是一种“人类克隆”计划 (human-cloning programme) , 其宗旨是形成人、物、地方的3D复刻 , 足够真实以至于无法区分虚实 , 并且这个虚拟环境可以被用来提供(商业)服务 。
正在撰写元宇宙专著的科技投资家Matthew Ball用“推拉”来解释元宇宙的独特性 。 在当下现实世界 , 我们接收信息(包括广告) , 而发送信息的人被称为推送者 。 而元宇宙是一个具身性的机器 (embodied engine) , 信息的传输无需再“推送” , 要获得信息也不必“接收” , 因为我们已置身其中 。
“元”
所谓“元宇宙” , 当中的“元”指的究竟是什么?
根据英国采访人员、作家Steven Poole的每日一词项目 , 元 (meta)这个概念 , 在希腊文当中 , 是“与” (with)或者“之后” (after)的意思 。 而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s , 是在他身后一位编辑起的名字 , 意指物理书之后的书籍 。 中文将其翻译成《形而上学》 , 是从英文转译而来 。 因为在英文中 , 元这个概念有“超越” (go beyond)的意指 。 在宇宙学中 , 元宇宙有时意指宇宙的宇宙 (universe of universes) 。 而在科技语境中 , 最早提到这个概念的 , 是未来主义小说家Neal Stephenson1992年的小说 《雪崩》 (Snow Crash) 。 书中写道 , 不久的将来 , 一位名为Hiro Protagonist的人 , 逃离了他的真实身份——住在破旧集装箱的披萨送货员——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元宇宙” (在3D虚拟环境中 , 由用户控制虚拟化身) 。
就选这颗红色药丸,来看元宇宙的物质世界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中 , 吃下红色胶囊 , 可以走出虚拟世界 , 回到残酷的真实世界;而吃下蓝色药丸 , 则会忘记真实世界的存在 , 安然待在虚拟世界 。
胶囊
虚拟现实那么精彩 , 为什么要关注物质世界?纽约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Kate Crawford 2021年发布了她的新书《AI地图集》 (Atlas of AI) , 引起西方学界轰动 , 瞬间洛阳纸贵 。
Crawford的书中有很多颠覆性的洞见 。 其中最让人警醒的观点之一是“人工智能既不人工也不智能” 。 恰恰相反 , 人工智能是具体的 , 也是物质的 , 由自然资源、燃料、人力、基础设施、物流等构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