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开栏语
截至目前 , 工信部已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 市场关于“小巨人”的关注不断增多 。 2022年伊始 , 国务院国资委就提出 , 要结合地方禀赋优势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 而“小巨人”作为专精特新中的“排头兵” , 更是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中之重 , 它们引领着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
为更好地了解“小巨人”企业目前的发展、经营、研发、资本市场等相关情况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开设《专精特新“小巨人”访谈录》专栏 , 深度调研具有代表性的“小巨人”企业发展情况 , 解读“小巨人”企业发展优势与困局 , 绘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群像 。
【十年磨剑深耕 “成都造”机器人正走向世界】研发机器人“大脑” 市场占有率达50%
2月14日上午 ,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内 , 一台六轴工业机器人正在做测试 , 巨大的机械臂灵活地上下翻飞 。 测试通过后 , 它将被推向市场 , 协助工人完成更多复杂的工作 。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 。 ”卡诺普公司总经理邓世海提到 , 很多中小工厂面临“用工荒”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作用愈发凸显 。 成立于2012年的卡诺普看到了机器人产业应用的广阔前景 , 便一头扎进这个领域 。 经过十年的沉淀 , 如今卡诺普已成为国内外为数不多拥有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
卡诺普最初创始团队只有5个人 , 但他们此前已在数控机床行业打拼数年 。 谈到刚创业时的想法 , 邓世海表示 , 作为有技术、有经验 , 但缺少启动资金的团队 , 卡诺普最初选择了相较之下还算轻资产运作的“控制器” , 作为切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起点 。
“控制器”作为机器人的大脑 , 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 , 相当于机器人的神经中枢 , 但当时机器人零部件的国内市场还比较空白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 但国产厂商渗透率尚不高 , 长期以来市场都由“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库卡)等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
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而言 , 国产替代不仅是市场需要 , 更是国家需要 。 创业正式启动后 , 卡诺普团队利用技术优势 , 走上了一条国产化替代的路 , 完全做自主开发 。 “不论是电路板设计 , 还是程序编写 , 都是公司自主研发 。 ”好在在成都做控制器有天然优势 , “成都高校多 ,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优势” 。
依托核心技术 , 卡诺普的产品线飞速发展 。 2018年 , 卡诺普售出1万多套机器人控制器 , 累计向市场投入了4万套以上 , 占据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 在国产焊接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 , 2020年卡诺普还成为了行业的“隐形冠军” 。
大胆转型 , 从做单一零件到做机器人整机
在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 , 公司却决定转型——从单一控制器业务 , 延伸到机器人整机市场 。
机器人控制器市场的巨大潜力 , 吸引了一批其他领域的企业竞相布局 。 邓世海说 , 2017年左右 , 国内一些成熟厂商也在研发控制器 , 只做单一控制器业务 , 道路会越走越窄 。
近年来 , 随着国产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 本土机器人厂商取得技术突破 , 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