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三 )


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 , 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 。 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 , 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 。 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 , 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 。 然而 , 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 , 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 。 正是本着这一精神 , 本书最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后现代的(post-postmodern)地心说 。
7.《世界的重新创造:现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荷]H.弗洛里斯·科恩 著
2008年科学传播最佳著作奖
——尤里卡图书奖
本书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 , 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 , 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 , 即从“亚历山大”到“亚历山大加”或“实在论的-数学的”自然认识、从“雅典”到“雅典加”或“运微粒的哲学”、从自然条件下的观察到“发现的-实验的”系统研究、用微粒扩充数学自然认识、培根氏混合和牛顿的综合 , 从而解释了现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问题 , 观念令人耳目一新 , 论述极具说服力 。
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文章图片

8.《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
[美] 理查德·韦斯特福尔 著
一部科学史经典
论述了在机械论哲学的影响下
各门科学在17世纪的发展概况
本书通过两大主题的互动 , 简明扼要地叙述和分析了17世纪科学革命:柏拉图主义-毕达哥拉斯主义传统以几何方式来看待自然 , 确信宇宙是按照数学秩序原理建构起来的;而机械论哲学则设想自然是一部巨大的机器 , 并试图解释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机制 。 科学革命的完全实现要求解决这两种主导潮流之间的张力 。
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文章图片

9.《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美]爱德华·格兰特 著
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
看中世纪如何孕育科学?
本书考察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 , 并从哲学、宗教、体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 , 与流行的看法相反 , 近代科学并非源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 , 而是植根于古代和中世纪 。 有四种关键因素使中世纪欧洲为新科学做了准备:
(1)希腊-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于12、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
(2)中世纪大学的发展;
(3)基督教面对世俗学问所作出的调整;
(4)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转变 。
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文章图片

10.《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
[美]玛格丽特·J.奥斯勒 著
概述了近代早期欧洲人的
自然认识发生的巨大转变
展示了古代的瓦解

  • 历史上的过去是异国他乡 。 我们这里不是要追溯过去以寻找现代科学的起源 , 而是要寻找近代早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 我们不是要发现自己所关注的事物在过去得到了哪些扭曲反映 , 而是要试图理解这个异国他乡的居民的语言和习俗 。
  • 然而近代科学并没有立即跟上所有这些发展 , 尽管学者们用“科学”一词来描述任何个别学科 , 但他们尚未用“科学”这个一般范畴来涵盖所有这些东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