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文章图片

小编今天整理书架 , 在很多书上都发现了同一个译者名字:
张卜天
他时间的95% , 都被翻译占据 ,
却并不想被人称为“翻译家” 。
他历时多年 , 苦心孤诣 , 逐步在国内建立起西方科学史译著的一块高地 。
在他看来 , “我研究科学史不是因为喜欢科学 , 而是因为科学对于理解世界太重要、太基本了 , 你不可能抛开科学来谈几乎一切事情……”
但更深层的原因却在于 , 他一直认为 , “科学”跟西方文化的联系尤其紧密 。 离开了土壤 , 科学将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空壳 。
因此 , 翻译科学史 , 真正的目的在于扎根于大地 , 寻回自身存在的家园 。 对他来说 , 研究西方 , 是为了回到中国 。 他希望通过中西比较 , 在传统文化中发掘出数千年文化传承的脉络 , 为自己也为国人找到安身立命的土壤 。
归根结底 , 对张卜天来说 , 无论是“出发”还是“回归” , 都是为了探寻“存在”这样的终极问题 , 为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仔细数了数 , 一共33种(其中有6种分别被收入两个丛书) , 分享给大家 。
//////////
?
张卜天 ,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 ,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 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 。 精通科学史与哲学史翻译 。
从2001年、22岁着手翻译柯瓦雷的《牛顿研究》起 , 他再没中断学术翻译这项枯燥冷清、报酬并不丰厚的工作 , 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尽数投入 。 至今 , 40出头的张卜天译有50余部著作;20年寂静光阴里 , 这位年轻学者如埋头修行的苦行僧 , 以平均每年两到三本的速度 , 把古希腊至科学革命后科学发展的诸多经典陆续引介 。
多少了解学术翻译是怎么回事的人 , 都难免为之惊讶 。 有人称赞张卜天以“一己之力”为学术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 有人说张卜天关注的东西不够现实 , 他微露笑意 , “天天忙挣钱、忙各种世俗的东西就叫现实吗?突生重病和临终时的人最清楚什么东西真正现实 , 最现实的是跟人的生命离得最近的那些事 。 ”
张卜天译作推荐
“汉译名著”

  • 《生命是什么?(外一种:心灵与物质)》
  • 《天球运行论》
  •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
  •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 《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 《牛顿研究》(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1.《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外一种:心灵与物质)》
[奥] 薛定谔 著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关于科学与人的思考
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两篇著名演讲
《生命是什么》&《心灵与物质》
《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 , 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 , 尽管写于1944年 , 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十分有趣 , 极具启发性 。
《心灵与物质》是薛定谔另一本哲学论著 。 在这篇演讲中 , 薛定谔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占据着什么位置 , 以及人的心灵发展在道德问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 薛定谔结合东西方古代哲学思想对此作了常识性的回答 , 大胆新颖且颇具启发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