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六 )


  • 对于同时代的年轻人 , 特别是对于后世来说 , 牛顿似乎是一个超人 , 他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宇宙之谜 。
  • 20.《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
    [美]I.伯纳德·科恩 著
    科学革命的一个成果是:
    人们开始设想一种研究政府
    个体行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
    其运作方式能与新兴的自然科学相媲美
    以科学史的眼光重新审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 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现了现代自然科学在概念和方法上对社会科学产生的巨大影响 , 并引发我们思考二者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
    ——李猛
    • 自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 , 自然科学和医学一直在为政府研究、宪法分类和社会分析提供类比 。
    • 人们认为 , 方法有一种共通性 , 在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中一直管用的方法也能把社会科学推向前进 。
    这33部经典,是一个人译的
    文章图片

    21.《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澳]彼得·哈里森 著
    “科学”与“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发明
    何为宗教?何为科学?
    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
    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
    “科学”和“宗教”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
    对世界的科学解释根本上是无神论的 , 但科学为什么偏偏从基督教笼罩的欧洲诞生?科学发展与宗教和道德原来千丝万缕地编织在一起 。
    ——陈嘉映
    •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 , 西方人就尝试系统地描述世界 , 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 , 为宇宙中运作的原因提供自然主义解释 , 但我们将会看到 , 这些过去的做法与现代科学之间的相似性微乎其微 。
    • ……17世纪的自然志和自然哲学负有一种使命 , 要为新的命题式宗教提供一些一般理由 。
    • 对于文化的演进 , 一种常见看法是 , 宗教代表着人类发展的原始阶段 , 注定要被一个更加开明的科学时代所取代……现在 , “科学”成了社会自然进步所指向的目的或目标 。
    本书是科学与宗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它极富原创性地分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 , 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 , 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 。
    22.《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英]李约瑟 著
    一次影响世界的自问自答
    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的回答
    “李约瑟问题”: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 , 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以及“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 , 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 , 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荷兰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评价说 , 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 , 鲜有一个朴素的问题能够引出如此壮观的成果 。
    • 中国人天生就倾向于场论 , 这种偏爱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关于海潮原因的正确观念 。 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说过 , 没有远距离物理接触的超距作用是可能的 。
    • 中国数学的思想和做法永远是代数式的 , 而不是几何式的 。
    • 公元8世纪初 , 当一行和梁令瓒第一次发明这种时钟时也有同样的情形出现 , 这比带有立轴横杆式擒纵机构的第一批欧洲机械钟早了6个世纪 。
    那么 , 李约瑟本人对于这个思索了一生的问题给出了何种答案呢?可以说 , 他对此问题的最完整表述都包含在了这本《文明的滴定》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