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莲花的解释( 二 )


文章插图



但到了宋朝,却是另一番景象 。宋朝相对唐朝保守,那种东西各种文化交流带来的男女相对的平等,为一种长治久安的秩序所替代 。因为要极力避免走上唐朝亡国的前车之辙,皇帝和官僚互相监督 。消除内外的分裂隐患就是抑制武将,这个杯酒释兵权,是开国皇帝之为,文人治国的理想在强大的蒙古,金国的高压下,显得理想如此的可笑 。但是自有一套自洽自大的理论 。
对于女子,那种在唐朝尽情歌舞,看上爱人一起流浪的浪漫期已经过去 。所有的人都在为国家的稳定牺牲个人的欲望和想法,女子就更应该隐忍 。歌舞是跳不了的,大家互相监督,家门是不让出的,因为你必须有自己从属的身份,你是父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责任大过一切 。但是压抑社会却诞生了另外的审美 。
如果不能歌舞成美丽的花朵,那么在规则之内行走成一朵莲花吧 。
有人说缠足的风俗起源于隋朝,又有人说起源于五代十国的南唐 。缠足跟跳舞的美绝对有关系 。因为只要能够跳舞,灵动的舞姿是能够掩盖身材的诸多缺陷的 。所以说隋唐时期的美女不需要缠足 。
而缠足是起源于宋朝 。互相监控,最大的结果是生活审美的无趣 。但是宫廷中也会有例外 。一个少女行走的姿态,或者被压抑含蓄的舞步别有一种美,引爆了帝王和士大夫的审美热情,一只秀气的蝴蝶煽动了流行的风暴 。
至少北宋开国的头几十年没有这样的审美,著名的欧阳修流传下来几十首关于荷花莲花的诗词,相对开朗大气,有些诗词承接南北朝的民歌风味,讴歌自然的纯真的相思 。
丞相晏殊和儿子晏几道的莲花诗词,也颇浑厚自然,看不出这个时候对女子的审美在脚上 。


步步莲花的解释

文章插图



但是自苏东坡开始起,就开始歌颂莲步,小脚了 。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雨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脸部清飞 。迁客今朝始是归 。”说是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
这是民间的歌舞女,我刚才说朝廷和官员互相监督,是不允许的公开场所用公款消费歌舞娱乐,并和教坊女子亲厚,这是有污官声的 。但是民间的娱乐和交往不被禁止 。苏东坡遇到这位女子,应该是旅游景点的歌舞女郎,她是天足,并且为苏东坡跳了一曲最新从京城传过来的舞蹈 。
所谓莲步轻飞,是指穿着特殊的舞鞋道具,做出莲花姿态 。可见苏东坡时期的莲步,并不缠足,只是鞋上取巧,如同现在的高跟鞋,是一种外在审美道路 。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迹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苏轼《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
这一首诗应该是写得京城的舞女 。比起江南的游女,这位美貌的女子,更懂得时尚 。我们可以知道这种鞋子是从宫里出来的,它能够使脚看起来非常地纤巧像莲花 。它的落地点非常的小,以至于行走过的地方看不到多少脚印,但是她能够跳舞 。而且说了这一个女孩子穿的鞋子是从宫中流行出来的,她站久了会觉得困 。
那么这种莲花鞋,也就类似高跟鞋或者高跷鞋,表面看起来小巧,实际是要女子前掌支撑,使身材和舞步修眉美 。这种鞋,穿上去前脚落地,要人有很好的平衡驾驭功能 。单独看起来,这鞋子如此小巧,可以放在手掌上 。
这是三寸金莲鞋的造型 。但是流行的开始是效仿,而并非缠足,因为缠足的脚,是跳不了舞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