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顶层设计和评估机制是教育元宇宙落地的首要问题 。
目前我国对于元宇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 , 且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市场机制 。 近几年虽然国家出台了支持 VR、AR 教育应用的政策 , 比如「十四五」规划指出 , 要将 VR、AR 产业列为未来五年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 , 但这仅仅是纲领性政策 , 目前还缺少对各个学科、学段的教材内容与 VR、AR 教学方式之适配情况的系统性整理 , 未形成统一的方案 。
其次 , 教育元宇宙底层支撑技术难点亟需突破 。 虽然当前的网络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 , 但仍不足 , 比如 5G 网络不够普及、人工智能不够智能、虚拟现实不够沉浸、增强现实不够虚实融合、人机交互不够自然等 。
再者 , 目前校园课堂的 VR、AR 教学应用产品以科普类的体验为主 , 很多停留在演示和简单交互阶段 , 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不足 。
最后 , 教育元宇宙还存在较大的伦理风险 。 从隐私的角度出发 , 在资本操控的元宇宙世界中 , 如何保护个体隐私数据、如何合理收集与储存学生数据是一个难题;教育元宇宙因具身交互、沉浸体验以及对现实的「补偿效应」而具有强烈的「成瘾性」风险 , 也是一个难题 。
有人说 2022 年是「元宇宙元年」 , 还有人戏称「万物皆可元宇宙」 , 元宇宙到底是真变革 , 还是伪概念?大家各执一词 , 就像开篇郝景芳和刘慈欣截然不同的观点 , 不过无论如何 , 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当中 。
【教育元宇宙,炒概念还是真落地?】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 , 作者藤井树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 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