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技术 精准找市场(科技自立自强)

核心阅读
一边是技术待转化 , 一边是市场找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 涉及政策、资金、专利、市场等多个方面 。 为了破解这一问题 , 湖北着力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 , 为技术经纪人搭建学习及管理平台 , 设立职称评定标准 , 助力产研对接 。
一辆车驶入停车区 , 司机熄火 , 下车 , 轻点手机 。 接到指令 , 机器人从半空向下滑动 , 机械臂牢牢抓住4个轮胎 。 在视觉及雷达系统的引导下 , 不一会儿 , 汽车被稳稳地搬运到立体车库指定泊位上 。
武汉智象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远明介绍 , 这是一套空中入位式停车系统 , “从一张图纸实现为一套产品 , 离不开我的技术经纪人 。 ”
一边是技术待转化 , 一边是市场缺技术
李远明硕士期间留学攻读工程学 , 毕业后回国从事自动化行业 。 2013年 , 李远明与武汉大学一名博士和武汉工程大学两名教授组成团队 , 开始研发自动化机器停车系统 。
创业初期 , 为了接触更多技术和资源 , 李远明主动参加了一些会议、路演 。 可他发现 , 这些活动多数是展会性质的简单对接 。 创业者、投资方和科研院所之间面对面了解的时间很短 , 几方目标不一致 , 往往活动结束就没了下文 , 即便后续再联系上 , 也要消耗大量时间重复沟通 。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 湖北技术交易所所长陈汉梅介绍 , 湖北是科教大省 , 等待转化的技术成果有很多 , 需要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也不少;但另一方面 , 中小企业资源调动能力不强、技术需求研判能力不足 , 科研人员主动发布信息的积极性不高 。 技术和市场之间对接成功率低 , 一个原因是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 。
技术转移离不开技术经纪人 。 2015年 , 科技部启动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 。 2018年 , 湖北省科技厅、湖北技术交易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中部中心)筹建全国首个技术经纪人在线学习及管理平台“湖北技术转移学院” 。
“这个平台系统地整合了技术经纪人培训的各项课程 , 面向全国开放 。 ”陈汉梅介绍 , 线上学习结合线下实操 , 学员可以掌握专利申请、资本募集、商务谈判等技能 。 按照培训等级不同 , 通过考试的学员可以获得初、中级技术经纪人或高级技术经理人资格认证 。 平台推出当年 , 142名技术经纪人取得证书 。
寻觅技术人才、研究市场定位、解决资金难题
习春光和刘路是湖北技术转移学院的第二批学员 , 两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 。 刘路负责项目分析研判 , 习春光负责资源对接 。
2018年 , 李远明委托习春光和刘路进行技术经纪服务 。 经过调研 , 两人接下这个项目 。
智能停车是一项多学科集成技术 , 涉及计算机、通信、遥感、材料科学等专业领域 , 而李远明和团队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 , 是如何克服不同光线对停车准确性的影响 。 为了寻找合适的专家 , 技术经纪人将目光投向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几个月后 , 实验室副主任吴华意教授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入团队 , 重点攻克遥感关键技术 。
补足了技术短板 , 仍有问题需要解决 。 随着系统进入测试阶段 , “从技术到产品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 下一个阶段要研究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 。 ”习春光说 , 团队中缺乏专业的市场和销售人员 , 因此技术经纪人代为进行市场运营 , 寻找潜在客户 。
而如何理解“市场” , 是李远明和技术经纪人之间的第一次思维碰撞 。 早期 , 李远明和团队曾主张在新建小区和商圈拓展空间 , 但习春光觉得 , 老旧小区和医院的停车需求更加旺盛 。 为了说服李远明 , 技术经纪人开展市场调研 , 形成数份调研报告 。 2019年12月 , 智象机器人生产的第一座智能停车楼在武汉一家医院竣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