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枣君注:前几天介绍“东数西算”的时候 , 很多同学问到了关于数据中心的问题 。 今天专门写一篇 , 与大家交流探讨 。
数据中心 , 英文缩写叫IDC , 也就是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 。
文章图片
之所以不太直接称之为“DC” , 主要是为了避免和直流电(Direct Current)混淆 。 而且 , 现在的数据中心普遍都接入互联网 , 以互联网业务为主 , 所以 , 叫“IDC”也更准确 。
从作用上来看 , 数据中心就是一个超大号的机房 , 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服务器 , 专门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存储、计算、交换) 。
根据业界机构统计 , 2020年全球经数据中心处理的数据流量高达15.3ZB(1ZB≈10亿TB) , 占全球总流量的99.35% 。 也就是说 ,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数据 , 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处理 , 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
按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 , 数据中心是像水厂、电厂一样的重要基础设施 , 是数字经济的动力引擎 , 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底座 。
█ 数据中心的发展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数据中心的发展历史 。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 , 人类还处于大型机时代 。 那时 , 为了存放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和电力设备 , 人们修建了机房 , 并将其称为“服务器农场”(Server farm) 。
这个“服务器农场” , 被认为是数据中心的最早原型 。
到了90年代 ,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蓬勃发展 , 很多公司开始推行信息化 。 他们建设自己的网站 , 还搭建了大量的邮件、FTP、OA办公自动化等服务器 。
有些公司将服务器放在企业内部的机房 。 也有些公司 , 因为服务器不多 , 但又不愿意放在办公室(噪音大、容易断电、安全性低) , 于是 , 就“托管”在运营商机房 , 租用运营商的场地、电力、网络带宽 , 让对方代为管理和维护 。
文章图片
数据中心的早期阶段(第一阶段)
于是 , 数据中心的概念开始逐渐形成 。 1996年 。 一家名叫Exodus的美国公司(专门从事机房设施建设和带宽服务) , 最早提出了“IDC”这个叫法 。
这就是IDC数据中心发展的早期阶段 。
1997年 , 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名叫“Virtual PC(虚拟PC)”的虚拟机软件 。 后来 , VMWare也推出了现在大名鼎鼎的VMWare Workstation , 标志着虚拟机时代的到来 , 为数据中心的演进打下了基础 。
随着时间推移 , 第一代数据中心的托管服务开始精细化 , 从完整的服务器主机托管 , 延伸出了网站托管 , 出现了虚拟主机服务 。
也就是说 , 在某一台服务器上 , 通过虚拟主机软件 , 虚拟出N个网站主机 , 出租给N个客户使用 。
除了网站之外 , 还出现了数据存储空间租用等多样化的服务 。 这就是IDC数据中心的第二个阶段 。
文章图片
数据中心的第二阶段
再往后 , 到了21世纪初 , 亚马逊、谷歌等公司提出了云计算 , 从而将数据中心带入了第三个阶段(云计算阶段) , 持续至今 。
云计算阶段 , 是第二阶段的升级演进 。 它通过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 , 彻底实现了数据中心服务器算力资源的池化 。 所有的CPU、内存、硬盘等资源 , 都由更为强大的虚拟化软件管理 , 然后分配给用户使用 。
从物理硬件出租 , 进化为虚拟硬件出租 , 甚至软件平台出租、服务出租 。 IaaS、PaaS、SaaS , 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