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青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影响


三叶青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影响


文章图片


三叶青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影响


三叶青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影响
_阙建勇等
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是葡萄科崖爬藤属三叶崖爬藤 , 俗名:三叶青 , 又名蛇附子、三叶青、石老鼠、石猴子 。 全株供药用 , 有活血散瘀、解毒、化痰的作用 , 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黄胆性肝炎等 , 特别是块茎对小儿高烧有特效, 陈丽芸、蔡韦炜等研究发现 , 其主要化学成分含有黄酣类化合物、淀粉、还原糖、面体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间冯正权、倪克锋、余纳等药理实验研究发现三叶青中黄酣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保肝、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效果间。
三叶青植株抗病性强 , 基本无病害 。 但如果在夏季雨水过多时 , 没有做到及时排水 , 造成田内大量积水 , 可能引发三叶青根腐病、霉菌病和叶斑病 。 叶斑病 , 初期三叶青叶片表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深褐色病斑 , 病斑不断扩大 , 严重时导致全株叶片枯死, 此病严重危害三叶青叶片健康 , 损害三叶青产业的经济利益 。 为有效抑制叶斑病的发生和蔓延 , 本试验通过不同杀菌剂的对比防效试验 , 以期获得理想的防治方法 , 为中药材三叶青叶斑病的防治 , 提供的有效技术措施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浙江省松阳县林村林场苗圃地内进行 。 地理位置28°14′N , 119°10′E , 海拔150 m , 年均气温 17.5℃ , 年均无霜期 250 d , 年均降水量 1 532 mm , 相对湿度79% , 土壤属微酸性壤土 。
苗圃设有8 m×25 m钢架大棚 , 试验选择4个大棚 , 每个大棚做8畦 , 畦面宽1.5 m , 畦高30 cm , 长10 m;苗圃三叶青于2018年4月种植 , 株行距15 cm×20 cm 每平方米种植约33株 。 各项管理措施均按高产要求进行 。 2018年9月发现三叶青叶斑病有部分发生 , 试验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进行 。
试验药剂 , 0.067%浓度的33.5%哇啉铜溶液 , 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100%浓度的40%戊唑—咪鲜胺溶液 , 江苏富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0.133%浓度的5%香芹酚溶液 , 华植河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均为市场购买 。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 ,A组为0.067%浓度的33.5%哇啉铜溶液 , B组为0.100%浓度的40%戊唑—咪鲜胺溶液 , C组为0.133%浓度的5%香芹酚溶液 , D组为0.133%浓度的5%香芹酚溶液和0.067%浓度的33.5%哇啉铜溶液混合制剂 , E组为0.133%浓度的5%香芹酚溶液和0.100%浓度的40%戊唑—咪鲜胺溶液混合制剂 , CK清水为对照组 , 重复3次 。 共18个小区 , 每小区面积15 m 2,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 小区间设置保护行 , 叶面喷雾 , 使植物充分着药又不滴液为宜 , 每667m 2 计用水量60 L;间隔7 d , 连续喷施3次 。 首次施药前调查叶斑病发病情况 , 每次施药后观测叶斑病防治情况 , 施药结束90 d后测量三叶青生长径、叶和根块及总黄酮变化情况 。
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3? 调查与统计
1)调查方法按文献 进行 。 调查各小区所有三叶青植株每株从根径向外查15~21 片叶片以目测法估计每片叶的病害级别记录各调查植株的总叶数、各级病叶数 。 分别在第1次施药前 , 第1次施药后第5天、第2次施药后第5天、第3次施药后第5天调查各处理叶斑病发生情况 , 进行病害分级 。
第3次施药90 d后每个处理选择长势相近的三叶青30株测定茎长、最大叶片长和最大叶宽、块根单株质量鲜质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