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降薪、调整架构,楼市停摆下的房企自救行动( 二 )
“效能是地产企业永恒的话题 , 一般来讲 , 员工流动率保持在20%左右是正常的 , 其中 , 主动离职和被动淘汰通常各占一半 。 从目前大部分房企的考虑来看 , 不会出现因疫情而规模性裁员的现象 , 但不排除一些计划砍掉的业务模块会借此做剥离 。 ”祥源控股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张晓宇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
每年3、4月是房企招聘高峰期 , 根据张晓宇的观察 , 最近这段时间 , 各家房企的招聘节奏整体放缓了 。 他说 , 这个时间点 , 房企对于人员入口确实会比较谨慎 , 非价值创造岗位会减缓招聘速度 , 员工的跳槽也会更加慎重 。
聂勇钢的一家企业客户 , 2019年销售额120亿元 , 2020年的销售目标最初定在200亿元 , 近期 , 该公司将预期下调至150亿元 。 这样一来 , 原本预计新增的编制会受到影响 。 “之前他们打算增设新区域 , 扩招副总裁 , 这种情况下 , 只能缩减高层人员和新区域人员的编制 。 ”聂勇钢称 , 原本想扩大规模的一部分中小房企 , 基于战略调整又停下脚步 , 现在这是一种趋势 。
不过 , 人员更替始终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新陈代谢 。 聂勇钢合作的正荣、中南置地、中骏、旭辉等房企 , 还按照原来节奏在招人 。
张晓宇也表示 , 对于一些核心岗位 , 或者不得不从外部引进的岗位 , 房企并没有取消外招 , 甚至对招聘标准和薪酬都有所拔高 。
对于效益较好、融资成本较低、财务较稳健的房企而言 , 这个特殊的时间点 , 反而是抄底好机会 , 一是抄底土地 , 二是抄底人才 。 聂勇钢接触的很多职业经理人 , 目前叫价更趋于理性 。 以往他们对薪酬涨幅预期在30%-50%之间 , 但现在已经降低至10%-20% , 有些甚至平薪也能接受 。
中小房企的自救
过往多年 , 在房地产企业的薪酬结构上 , 固定薪资占比较高 , 房企在规模扩张时期 , 不得不通过高薪来弥补人才缺口 , 导致大部分年收入超过百万的职业经理人存在薪酬虚高的现象 。
“其实房企都在研究如何来解决高管酬薪虚高问题 , 总额还是要给到 , 但薪酬的结构能否调整得更为合理 。 ”张晓宇说 , 一家房企给予中高层管理者的总薪酬 , 往往包括薪酬、福利包、激励等多个维度 , 更多公司倾向通过调节长期激励支出来缩减整体预算 。
即中高管的浮动薪酬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 并与公司业绩、销售回款、利润等指标挂钩 。 以一个中层管理者的薪酬为例 , 过去固薪与浮动薪酬比通常维持在6:4或7:3之间;从2019年起 , 固薪占比逐步下降5-10个百分点 , 固浮比调整为5:5左右 。
销售业绩下行时 , 这样的薪酬结构自然会受到影响 。 “一家房企如果薪酬真的降低 , 肯定先从中高管级别启动 。 ”王钺说 , 很多中高管浮动薪酬与回款、拿地紧密相关 , 但最近一个多月房企经营面临不少压力 , 回款不理想 , 自然会出现薪酬调整 。
经济观察报获悉 , 在疫情初期 , 国内地产百强企业也由HR部门针对各员工层级进行了一些问卷测试和电话访谈 , 50%的员工接受如行业整体下行 , 个人薪酬可以适度锁水 , 但比例需提前告知 。 整体调查结果呈现层级越高 , 接受度越高的特点 。
张晓宇发现 , 在这个特殊节点上 , 对于中低层员工 , 部分公司采用应激策略 , 比如给予内部购房优惠来解决员工收入和公司销售两个端口的问题 。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 , 无论是降薪 , 还是减员 , 与资金不无关系 。 对于房企而言 , 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销售回款、融资所得 , “回款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 ”王钺告诉经济观察报 。
疫情发生以来 , 诸多房企掀起一场线上销售争夺战 , 然而 , 由于转化率较低以及线下销售的停滞 , 大部分房企2月的销售回款几乎为“0” , 但一系列刚性支出仍是压在房企身上的一座“大山” 。
王钺说 , 在回款不景气的背景下 , 中小房企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 资金链趋紧 , 融资融不上 , 土地拿不了 , 无米下炊 , “只能在成本端压多少算多少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