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8日国际妇女节 , 祝所有女性节日快乐!
从玛丽·居里提炼出镭 , 到玛丽·克莱尔·金发现乳腺癌可以遗传;从“万婴之母”林巧稚 , 到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 , 无论中外 , 女性已经以开创性的方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在创新工场 , 我们坚定地相信 , 女性是科创时代不可或缺的“玫瑰力量” 。
在创新工场重点投资的医疗科技领域 , “玫瑰力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 恰逢妇女节 , 我们采访了三位来自医疗科技领域的女性创始人 , 回顾她们创业道路上的点滴 , 为科技创业领域的女性喝彩 。
创业前 , 她们中有在学术领域执牛耳的专家 , 也有在顶尖跨国公司耕耘多年的管理者 , 相似的是 , 她们都毅然选择了创业 , 选择成为创新工场的伙伴 。
文章图片
— Q1 —
创新工场:创业前在做什么?抱着怎样的信念从学界、产业界投身创业?遇到过质疑吗?
肖瑞平:2004年 , 我将“转化医学”的概念引入中国 , 在北京大学的支持下 , 同年创立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 , 又于2020年创立了北大未来技术学院 , 担任院长 。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 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外部环境越来越成熟 , 我所秉持的“转化医学”的理念得以实践 , 从而促成了和其瑞的诞生 。
作为和其瑞医药的创始人 , 我努力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推向临床应用 , 因此对于转化医学有越来越深的体会 。 这个过程一定是先有创新、后有创业的过程 。 创新是基础 , 是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过程 。 创业则是把原理变成产品 , 是探索方案、解决问题和制成产品的过程 。
至于外界的质疑 , 我觉得不必太在意 , 坚持做对的事情 , 给更多人带去积极的影响是我的初心 。 当然对于善意的建议应该认真听取 , 但大部分时候人要沉淀下来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坚守自己的初心至为重要 。
周洋:创业前 , 我就职于赛默飞世尔 , 更早期就职于美国应用生物系统 , 一直从事分子领域相关工作 。 从业20余年的经历 , 也使我亲身见证了 , 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迭代过程 , 见证了 NGS 技术真正从科研走到了临床 , 让我看到了机会 , 萌生了创业想法 。
心血管这一赛道的潜力并不亚于肿瘤 , 但被严重低估 。 心血管病危害严重 , 发病率、死亡率高 , 且治疗费用居各类疾病治疗费用首位 ,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诊断、合理的处方、精准的用药 。 创业至今 , 我们公司一直专注心血管病精准诊疗 ,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 , 能够与量表诊断、影像学诊断等传统手段形成互补 , 有效识别患病风险 , 实现精准诊疗 , 让中国心血管病的患者越来越少 。
魏东兵:创业前我就在这个行业了 , 在全球最大的免疫公司美天旎担任中国区的CEO 。 先后在外企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 , 我深刻感觉到中国人在外企、以及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天花板 。
我曾经在两家外企工作 , 它们几乎都是从无到有 , 我相信自己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有从无到有打造品牌的能力和眼界 。 同时 , 我创业的时候正值转化医学刚刚兴起 , 作为在一家国际前沿的公司沉淀八年的管理者 , 我认为自己的天地是非常宽广的 。
当然 , 我也遇到过质疑 , 因为我之前服务的都是全球顶尖的平台 , 和自己打造一个平台的落差实在是很大的 。 无论是行业内的专家、同行 , 还是家人、朋友、甚至自己 , 都有过质疑 。 但我觉得只要不留退路 , 你就会一直想办法区为了做得更好去不断开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