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围猎 , 谁在下注虚拟人?
相比吸睛的虚拟形象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目前的技术下 , 虚拟人特别是超写实虚拟人的制作往往需要背负很重的成本 。
柳夜熙制作团队创壹科技CEO梁子康对南都采访人员表示 , 在推出柳夜熙之前的半年多以来研发成本、人员成本、技术成本等投入约在百万元级别 , “去年11月第一条柳夜熙的短视频成本约几十万元 , 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制作流程的整合 , 今年会降本增效” 。
虚拟人“翎Ling”背后的次世文化创始人陈燕曾对媒体表示 , 超写实虚拟人的视频每秒的成本在8000元至1.5万元区间 , 一张图片则要几千元 。 另外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目前打造一个虚拟人物形象花费大概是几十上百万 , 制作二次元虚拟偶像的视频每秒都需要花费数千元 , 还不算运营 , 这导致绝大部分虚拟人项目都走在持续“烧钱”的路上 。
文章图片
虚拟人“翎Ling” 。
业内人士指出 , 目前虚拟人赛道的大部分公司靠投资存活 , 甚至有人戏称虚拟人“既不2C(面向消费者) , 也不2B(面向企业) , 而是2VC(面向风险投资) 。 ”
好在 , 从去年以来 , 虚拟人赛道的一级市场还算热闹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从2021年初至2022年2月 , 国内共有42起“虚拟人”相关的投融资事件 , 相关投资方既包括腾讯、网易、B站等互联网企业 , 也包括红杉中国、IDG、金沙江创投等VC机构 , 投资规模累计超30亿元 。
CCV合伙人聂冬辰将虚拟人公司划分成技术、IP和场景应用层 , 技术类公司专注在AI、数字引擎方面进行探索 , 衡量的标准是技术领先性、商业化能力;而着重虚拟人IP业务的公司类似经纪公司或者MCN , 关注其持续推出优质内容、运营IP的实力;场景应用则更偏向工具性和交互性 , 对技术整合要求更高 。
“如果仅仅自主设计虚拟人IP、承制虚拟形象 , 这类公司的天花板很低 , 我们基本不看 , 服务型虚拟人是未来方向 , 但还需要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 聂冬辰对南都采访人员表示 。
不过 , 虚拟人生态公司次世文化在过去一年连续获得3轮融资 , “虽然它目前是一家IP形象公司 , 但后续会和更多的场景结合落地 , 这也是为何在诸多虚拟偶像公司中挑中它的原因之一” , 投资方之一创世伙伴资本CCV合伙人聂冬辰表示 。
据次世文化透露 , 该公司计划推出一个名为“VBS拟人”的新产品 , 此产品将在今年二季度正式推出 , 使命是打造一个“用户数字身份生成系统及可通用开放生态” 。 借由该系统 , 普通用户将能自主创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 。
南都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从被投项目上来看 , 其中专攻虚拟偶像运作的经纪公司获得投资的寥寥无几 , 大多是技术类产业链上游公司和2B的方案供应商 。 业内人士表示 , 在目前行业不是特别挣钱的情况下 , 要投资能“通向未来”的那家公司 。
除了创投机构外 , “闻风而动”的互联网巨头 , 参与路径也各有不同 。 头部综合大厂在技术沉淀、IP运营、流量有较好基础 , 偏好探索底层技术、硬件架构以及针对公司业务应用做工具化产品 , 产业链布局相对全面 , 如海外Meta、Google等;国内腾讯、阿里、B站、网易、百度、字节等 , A股传媒公司如蓝色光标、芒果超媒等主要涉及平台层垂直解决方案提供以及应用层 。
行业观察
“脱虚向实” , 如何撑起千亿生意?
从收入水平上来看 , darkflame网站显示 , 2月虚拟偶像的收入总和超7000万元 , 不过二次元虚拟偶像的寡头现象严重 , 3月6日 , 在顶流“嘉然”的生日直播上 , 不满3小时的直播带来了将近260万元的营收 , 而根据Vtbs实时数据 , B站有一半以上的虚拟主播完全没有或只有个位数的舰长 , 收入微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