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柳夜熙一条视频成本数十万,虚拟人如何撑起千亿生意?

顶流柳夜熙一条视频成本数十万,虚拟人如何撑起千亿生意?
文章图片

3月15日 , “邓伦偷漏税被追缴并罚款1.06亿元”登上热搜 , 随后云米、联合利华等多个品牌先后与其解约 。 据南都不完全统计 , 去年有近20位偶像艺人深陷“塌房”事件 , 品牌方在寻找替代方案时 , “虚拟人”成为备选项之一 。
虚拟人成为市场宠儿 , 则源自元宇宙概念的推波助澜 。 被视为“元宇宙”重要落地形态的虚拟人趁势而起:洛天依在冬奥和春晚舞台上歌唱、柳夜熙在抖音坐拥862万粉丝、A-SOUL在B站月入百万……吸引了数以亿计流量关注、企业聚焦、资本追逐 。
据天眼查数据 , 去年以来数十家虚拟人创业公司获得头部厂商或风投机构青睐 , 投资规模累计超30亿元 。 细究之下 , 如果虚拟人只是换了个方式做网红 , 那千亿价值如何支撑?整个行业在商业模式上又如何“脱虚向实”?
乘元宇宙东风 , 虚拟人异军突起 顶流柳夜熙一条视频成本数十万,虚拟人如何撑起千亿生意?
文章图片

洛天依 。
穿梭于各大明星阵营和跨年晚会的洛天依、活跃于网络直播的A-SOUL、驰骋带货领域的翎Ling、清华虚拟女学霸华智冰、抖音美妆达人柳夜熙、湖南卫视虚拟主持人小漾、万科虚拟员工“崔筱盼”、登陆北京卫视春晚的“苏小妹”……越来越多的虚拟人席卷而来 。
元宇宙未至 , 虚拟人先火了 。 业内人士认为 , 元宇宙场景组成部分主要是数字环境与虚拟人 , 后者作为现实世界与虚拟时空的连接点 , 将成为元宇宙各场景参与主体 , 也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及底层架构 。
目前来看 , 虚拟人有多种分类方式 , 依照技术分类 , 可将虚拟人分为算法驱动型(AI深度学习)和真人驱动型(动作捕捉);依照视觉维度分类 , 可将虚拟人分为二次元型和超写实型;依照商业模式分类 , 可分为IP类(品牌、偶像、明星分身等)和非IP类(服务型、身份型) 。
根据量子位《数字虚拟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 , 在2030年 , 我国数字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 , 其中 , 身份型数字虚拟人(虚拟偶像、数字分身)占主导地位 , 约1750亿 , 主要得益于虚拟IP的巨大潜力 , 约1474亿元 , 服务型数字虚拟人相对稳定发展 , 规模约为950亿元 。 目前的虚拟偶像生意正在形成和艺人类似的商业合作模式和市场价 , 通过直播、代言、广告等业务获得收入 。
“虚拟人已经到了快速成长的阶段了 , 技术手段和市场需求实现了交汇” , 创世伙伴资本CCV合伙人聂冬辰对南都采访人员表示 , 一方面引擎升级和技术突破降低了虚拟人制作难度 , 另一方面 , 需求端场景在扩大 , 比如虚拟偶像可以降低负面新闻风险 , 健身教练、医疗顾问等工具型虚拟人可以为存量市场降本增效等 。
中国人民大学高贵武教授分析 , “除了技术的创新以及资本的推动外 , 受众对于技术和新鲜事物发展的好奇心以及虚拟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某些特性和功能 , 如不易出错、能替代和解放人力、可用于特殊场景、好相处或好使唤等 , 也促进了虚拟人的火热 。 ”
尤其娱乐圈接连曝出劣迹艺人 , 推动为流量埋单的广告主反思代言人形象的安全性 , 对不易“塌房”的虚拟偶像萌生兴趣 。 “从去年开始 , 很多品牌方都在接触虚拟人 , 毕竟税务、人设崩塌等问题越来越频发” , 业内人士对南都采访人员表示 。
数据调研机构Quest Mobile统计 , 2021年分别有21家、14家广告主参与到元宇宙和虚拟偶像的热点营销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