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 和瑞基因CEO周珺:肿瘤基因检测市场还没“开花结果”( 二 )


早筛市场的潜力也让和瑞基因获得资本青睐 。 2017年 , 和瑞基因收获了国内肿瘤基因检测领域最大的单笔投资;2021年8月 , 在公司的肝癌早筛产品“莱思宁”上市一年后 , 和瑞基因完成金额6.4亿元的B1轮融资 , 成为国内肿瘤早筛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最大体量的公司 。
目前 , 和瑞基因的伴随诊断业务相对成熟 , 已经处于产业化阶段后期 , 而早筛板块的技术和商业化刚刚起步 。 周珺表示 , 未来 , 公司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管线依然聚焦于“肿瘤全病程管理” , 虽然现在伴随诊断业务为和瑞基因贡献的收入更多 , 但早筛产品的大量潜力 , 一定会在未来逐渐释放 。
谈产品:押注多癌种早筛 , 几条腿同时冲刺注册申报
2020年8月 , 和瑞基因肝癌早筛新品“莱思宁”正式发布 。
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 和瑞基因CEO周珺:肿瘤基因检测市场还没“开花结果”
文章图片

“莱思宁”在和瑞基因官网的介绍 图片来源:和瑞基因官网截图
作为公司第一个基于NGS技术的肿瘤早筛产品 , 其诞生和落地让周珺总结出早筛产品从无到有的四大周期 , 即底层技术构建、回顾建模、前瞻验证和产业化落地 。
回过头看 , 四大环节各有难点 。 例如 , 回顾建模涉及企业收样和试验组织管理能力;往后的大规模前瞻验证临床组织难度则更大;在产业落地环节 , 技术公司需要跳脱出去找伙伴;找渠道、多方配合、取舍和判断能力……这些并非技术公司天生擅长的领域 , 对资源整合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
而底层技术构建作为技术公司的本业 , 最至关重要 。
“它决定了产品的走向和潜力 , 很难推倒重来 。 ”周珺介绍 , 此前肿瘤基因检测最常用的检测已经在各大医院检验科铺开 , 但仅能用于检测少量基因及位点突变 。 NGS技术能够同时对上百甚至上万个基因进行测序 , 有助于寻找新靶点及联合诊疗方案 , 但要提高灵敏度和可重复性挑战更大 , 质控难度也更高 。 近年来 , NGS(高通量测序技术)被行业认为是该领域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
“由于传统的技术特点 , 导致其产品覆盖的肿瘤不可能不断做延展 , 检测性能也不会随着检测数量的增加而提高 , 这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传统早筛产品开发策略 。 ”据周珺介绍 , 通用的NGS底层技术平台随着样本量的累积、算法的提升 , 检测性能可以实现更好的提升 , 从而确保公司向其他癌种 , 乃至多癌种、泛癌种延伸的速度变得更快 。 比如和瑞基因自研HIFI技术平台最先用于肝癌早筛 , 目前也已应用在肺癌、消化道癌症甚至多癌种早筛 。
2021年10月 , 和瑞基因首次发布公司多癌种早筛研究数据 , 称其平台型底层技术HIFI一次检测可实现包括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在内的中国6大高危癌种的早期筛查 , 总体检测的灵敏度达到87.58% , 特异性达99.09% , 总体组织溯源准确性达到82% , 检测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
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 和瑞基因CEO周珺:肿瘤基因检测市场还没“开花结果”
文章图片

HIFI技术性能情况 图片来源:和瑞基因官方公众号
“我们产品开发的策略希望通过肝癌早筛 , 实现从零到一的概念验证 , 之后将其推广到肺癌等其他高危高发癌种 , 最终累积足够多的数据 , 实现一次检测多个癌种 。 ”周珺表示 , 这种策略从本质上颠覆了传统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未来随着数据的累积 , 算法的优化 , 产品的性能和筛查范围还能逐渐提升和扩展 。
但不容忽视的是 , NGS的选择让和瑞基因的产品注册临床充满挑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