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模型落地南京 市民可尝鲜“金陵诗会”智能写诗

【中文大模型落地南京 市民可尝鲜“金陵诗会”智能写诗】日前 , 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中文语言大模型“源”在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成功落地运行 , 这也是国内城市中首次通过智算中心开放提供领先的智能大模型服务 , 而基于“源”开发的智能写诗助手“金陵诗会”也已正式上线 , 可供广大市民和网友尝鲜试用 。
“智能大脑”+“超强算力” , 打造“超级智能”
“源”是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成功的大规模中文语言模型 , 参数量高达2457亿 , 于21年9月发布时即超越此前由美国OpenAI组织研发的1750亿参数量的英文语言模型GPT-3 , 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
“源”依托2457亿参数大模型构建了“最复杂的中文智能大脑” , 几乎把近5年来整个中文互联网的浩瀚内容全部读完 , 产生了近5000GB的高质量中文数据集合计约2000亿个词 , 在由包含2128颗尖端加速芯片的大型智能计算机上学习训练了整整16个日日夜夜 , 最终练就了超乎寻常的中文语言智能处理能力 。
在对“源”进行的“图灵测试”中 , 将“源”大模型生成的对话、小说续写、新闻、诗歌、对联与由人类创作的同类作品进行混合并由人群进行分辨 。 测试结果表明 , 人群能够准确分辨人与“源”作品差别的成功率已低于50% , 也即无法明显分辨出作品是由人还是由AI(人工智能)所写作 。
“源”拥有极强的语言智能能力 , 同时也对支撑其服务运行的智能计算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 。 而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拥有超强的智能计算能力 , 刚好可以为“源”大模型的运行提供持续不断的澎湃算力 。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于21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 作为长三角最大规模的智算中心 , 拥有每秒80亿亿次的AI计算能力 , 已投入运营的AI算力规模,1小时可完成100亿张图像识别、300万小时语音翻译或1万公里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任务 。 正因为此 , 此次“源”大模型携手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可谓是珠联璧合 。
“源”将作为人工智能算法基础设施 , 与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已建成的算力基础设施实现高效协同 , 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开发者 , 提供多种应用编程接口供直接调用 , 并通过开放工具包及会话式开放框架 , 使得用户可以更快、更简便地进行会话式AI模型的定制开发 , 助力用户在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强大算力支持下 , 基于“源”大模型进行探索和创新 , 开发出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新型智能应用 。
“金陵诗会”亲身体验 , 走近语言智能
为让更多市民和网民亲身体验“源”大模型的超强语言智能 ,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推出了“金陵诗会”的智能写诗助手应用 。 “金陵诗会”是在“源”大模型基础上快速开发生成的技能模型 。
市民和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金陵诗会”进行体验 , 创作一首自己的专属诗 , 感受人与AI共创诗歌的新鲜体验 。 使用者在输入想要创作的诗歌主题后 , 小程序即可一键生成文风典雅、风格清新、意境悠远、金陵风貌的七言诗 , 并可进行分享 , 还可邀请观众进行点赞评价 。 而每首诗歌的生成只需要短短数秒即可完成 。
目前在“金陵诗会”排行榜上已经有超过一千余首诗歌 。 从这些诗歌的热门主题来看 , 既有秦淮河、玄武湖、中山陵等南京名胜 , 也有鸭血粉丝汤、小笼包、盐水鸭等金陵名吃 , 还有春雪、喜雨、明月等应时天气 。 从诗歌的写作水平来看 , 很多诗句都富有韵味让人称赞 , 如 “上元佳节看灯回 , 秦淮河边月欲来”、“小雪初晴月上迟 , 雨花台上听春词”、“雨花茶熟味尤清 , 盐水鸭肥香更增”、“六朝旧迹能仁里 , 万竹丛丛似翠微”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