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一包坏拉玛(主要是泽尼特)我带回来了 , 但是我并不会修 , 后来也基本送人了 。
我在经手拉玛相机时 , 也是遇到一些问题机 , 其中主要问题是光圈的叶片有油渍 , 长时间不用会黏连在一起而快门打不开 , 对于行家 , 其实这不是大问题 , 打开镜头用酒精擦一下就可以了 。
文章图片
但我不是行家啊 , 在维修上不仅不懂 , 也没有工具 , 只有一套劣质的钟表捻子 , 唯一优势是我有胆量 , 觉得这东西不值几个钱 , 于是在一个晚上我为了修复一台问题机 , 接连打开了三台好相机“练手” , 拆开一台找不到问题 , 就再拆一台 , 还不行 , 再拆!
最后修上了坏的那台 , 但拆报废了两台好相机!有点不划算 。
文章图片
说实话 , 那时的拉玛相机虽然小巧精致 , 我却有些看不起 , 它的出片远不及我用的口袋机“长江巴尔达” , 光线一暗照片暗角明显 , 不是理想的相机 , 并不喜欢 。
但是进入2000年后 , 据说有几个欧洲人使用拉玛相机拍出一组“独特”的照片 , 视角广 , 四个边角暗 , 但现场感纪实强 , 营造一种氛围 , 形成独特的“LOMO”文化 , 一下子让人们重新发现了这种相机的魅力 , 需求者增多 , 价格也一下子炒了上去 , 最高时 , 二手拉玛的也要1000-1500元 , 据说还曾经“开磨具”继续生产一批 , 价格卖到2000多元 。
文章图片
随之而来又一度兴起的胶片热 , 把“LOMO”文化扩大化 , 不仅是拉玛LC-A的相机被追捧 , 就是很多简易相机 , 只要是暗角 , 哪怕拍的照片迷迷糊糊 , 也成了“拉玛”相机的一种 , 这时拉玛文化已经不单单是前苏联的拉玛相机拍摄了 。
这一时期 , 很多国内的早期产的简易甚至是儿童塑料相机 , 也因为拉玛文化相机而身价看涨 , 一度成为了胶片机的回光返照急先锋 。
文章图片
最后拉玛相机的热度有十余年之久 , 写这篇文章时发现它还是开始回落了 , 当下的二手拉玛相机在300-500元左右 , 最终估计还会下跌 。
最后想说 , 拉玛相机起源于日本的相机小厂 , 是一款电子相机 , 这在日本并不出奇 , 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 而前苏联因为电子方面有差距 , 只能模仿简单的 , 而在这款相机镜头设计上有缺陷 , 造成大光圈暗角严重(如果严格按相机的标准 , 是不合格产品) , 正是这一缺陷 , 形成了照片的“暗角”文化 , 也就是“LOMO”文化 , 这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 当下数码后期有专门的暗角功能 , 成为了一种独特照片风格 。
而拉玛相机先走了一步 , 歪打正着 , 成了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 风行世界十余年 。
文章图片
都是潮流惹的祸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