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有一款前苏联小相机叫“拉玛” , 在“后胶片”时代火了好几年 , 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摄影文化 , 它拍的照片成为摄影界的“拉玛风格”......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拉玛相机也因此价格大涨 , 丑小鸭变成美天鹅 , 成为“后胶片”时代最逆袭的相机 , 大大地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
拉玛相机是前苏联的产品 , 它的全称:拉玛LC-A(ЛОМΟ ЛК-А 。 是前苏联列宁格勒光学机械联合企业生产的 , 其中“LOMO”是该企业名称的缩写 。 而“LC-A”小型自动相机的意思 。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我最早接触这种相机是在1992年 , 我曾在一片回忆文章中写道:“这次去沈阳五爱市场 , 本是同一个俄方倒爷定好买基辅60相机用的150镜头 , 但我发现他还带了十台拉玛相机 , 他说可每台80元卖给我 。 我想单位有不少人求我买相机 , 这不正好吗?于是全部拿下了 , 可第二天拿到单位 , 人们一听是苏联的 , 又不是自动的 , 看了看 , 都放下了 , 没人要!”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这是1992年的秋天 , 那时拉玛相机并不讨人喜欢 , 手动过片 , 手动调节 , 已经落后了 , 人们开始喜欢日本的自动相机了 。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我们再看看拉玛相机的技术指标:镜头是32mm , F2.8的广角镜头 , 有一枚低色散镜片 , 最近拍摄距离0.8米;快门速度2-1/500秒 , 电子快门;除了曝光自动 , 其他都需要手动调控 。
这款相机 , 我当年曾经拍过两个胶卷 , 如果在阳光下使用 , 开小光圈 , 成像是不错的 , 但是如果光线暗下来 , 开大光圈 , 则照片暗角现象非常严重 , 其实这是镜头的设计缺陷 , 或者说不合格的产品 , 这也是我当年不喜欢它的主要原因 。
但是没有想到恰恰是这光学上的暗角缺陷 , 成了拉玛相机后来走红的主要原因和催化剂 。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我前几天写过一篇基辅35A相机 , 同为前苏联同时期的超小型135相机 , 如果不是整体质量不过关 , 基辅35A的综合素质要远超拉玛LC-A的 。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当后来拉玛相机火起来 , 所谓的“拉玛”文化让一些年轻人追捧时 ,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 , 拉玛相机虽然是前苏联产的 , 但它的原型机却是来自日本 , 苏联人只是抄袭者啊!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拉玛相机的原型是日本的确善能相机 , 一家并不出众的相机厂 , 它在1980年开发了一款小相机 , 就是“Cosina CX-2” 。 这款原型机我也过手几次 , 但写这篇文章时一时找不到原机 , 只是找到了它出口欧洲的贴牌产品:PORST , 同CX-2基本是一样的 , 产量也比较大 。
拉玛:一款设计有缺陷的口袋机,竟成前苏联相机中“最亮的仔儿”
文章图片

而拉玛LC-A诞生于1983年(比原型机晚3年) , 并一直生产到1990年 , 历史不短啊 , 产量也是很大的 。
据说2000年以后拉玛相机火爆了 , 又有人重开了拉玛相机“磨具” , 还生产了不同外壳的拉玛相机 , 具体情况不祥 , 只是早几年看过类似的文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