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师傅从鱼缸里捞出一条活鱼,利落的刀工,将鱼切片裹粉,放入烧得滚烫的一锅热油中油炸 。
提前炖好的五花肉,放入热锅油炸上色,出锅立即放入冰水中,切片,配着姜片、葱段、八角等装碗入蒸笼,勾芡调汁,最后洒在已装盘的扣肉上……
这是电影《饮食男女》的开场 。
这里提到的几样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离不了那一大锅热油 。确实,说起中国菜给人留下的印象,炒菜多、油大也算是一种 。
当你只吃菜也发胖的时候,可能会怀疑,平常吃的饭菜里油是不是太多了?吃了这么多油,健康吗?
从吃油太少到吃油太多
现在我们看爸妈做饭用油一省再省,总是觉得没法理解 。因为我们没经历过那种绞尽脑汁,就为了省一点油的日子 。从吃不上油到吃油太多,在中国只用了大概一代人的时间 。;
相比过去,今天的我们确实「油腻」了很多 。;
2017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公开表示,中国 80% 的家庭食用油量超标 。我们人均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为 42.1 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的 25~30 克的标准 。
比如做菜时常用到的植物油,在 1982 年,一个十八岁干体力活的小伙子,一天大概能吃到 12.9 克油,到了 2012 年,差不多的一个人,菜里面的油翻了两倍半 。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是出名的爱吃米面 。但相比之下,我们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还在推荐范围内(推荐范围 50%~65%,实际 50.6%),还算可控,而脂肪的供能占比则大幅超标 。;
2017 年,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年人膳食中,脂肪供能百分比应为 20%~30% 。然而,《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1》却显示,2020 年,我们的脂肪供能比已经达到了 34.7% 。
腰围也在无声诉说着我们吃得有多油,根据一项服装业的数据,中国城市男性的腰围长从 63.5 厘米扩张到了 76.2 厘米 。小肚子里沉淀的,都是消化不了的油水。
不仅是成年人,就连少年儿童,也不能例外 。2021 年,一项针对北京市房山区初中生的调查发现,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膳食脂肪摄入已经很不合理,脂肪摄入比例过高,他们的肥胖率竟然达到了 41.4% 。
【中国人油吃太多了,真的很危险】
吃油的两个罪恶之源
2016 年上海疾控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有 73% 的上海居民脂肪摄入过剩 。其中,市中心、城郊结合部的居民,比较大的问题是吃肉太多;而远郊地区的居民,比较大的问题是烹饪用油吃得太多 。
这基本上概括了我们吃油超标的两大来源:肉和烹饪用油 。
现在一个中国人每年吃掉的各种肉大概有 30 公斤,放到 80 年代初,这么多肉差不多够三个人吃的 。
作为吃猪大国,中国 2019 年的猪肉消费量为 4897 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 46% 。也就是说,仅以五分之一的人口,吃掉了全球近一半的猪肉 。
而我们最爱的猪肉,则是肉类中的肥腻王者 。猪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比牛肉、鸡肉都要高 。;
肉吃得多,脂肪自然少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针对上海的营养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吃进去的脂肪,有四成都是来自各种肉,比起过去的两成,几乎翻了一倍 。;
随着中国迅速的城市化,以肉为主、高油高盐的饮食风格,迅速攻克了中国的各大城市,替代米饭为主食,蔬菜为辅的中国传统饮食结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