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 浙江天目山麓的临安泗洲村笼罩在薄雾中 , 今年58岁的村民李文生穿起蓑衣、手持一根小锹出门了 。 顶着淅沥沥细雨 , 踩着湿润的泥土 , 走进屋后的竹林 , 每遇到地面有微微隆起或出现小裂缝 , 他就会用小铲插下 , 好似探宝 。 随着浮土被拨开 , 几根嫩芽尖探出 , 这就是当地村民再熟悉不过的天目山珍之一、因早春打雷即出而得名的雷笋 。
笋者 , 竹萌也 , 是竹子初生的形态 。 食过春笋 , 才知春之味 , 春笋因而位列蔬食之上品 。 但因保鲜期极短 , 春笋有“过夜吃已有隔世感”的说法 。 这也造成 , 临安雷笋主要是销往江浙沪 。 李文生有竹林30亩 , 如何让雷笋破圈?这个困扰了李文生几十年的难题 , 在他儿子李杰身上得到解决:通过拼多多平台 , 李杰去年卖出近百万斤雷笋 , 每日订单中 , 江浙沪以外的消费者占比持续增加 。 他的发小俞凯更是一季雷笋销售额过千万元 , 位列拼多多平台“竹笋产销榜”第一名 。
位于杭州市的临安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 , 竹林面积超过100万亩 , 其中以雷竹为主的菜竹就超过45万亩 。 竹笋产业一直是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 如今 , 通过电商平台 , 雷笋线上销售比例持续上升 。 在拼多多平台上 , 越来越多新农人 , 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持续破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