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制作方法20字 元宵的制作方法( 五 )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 。 盛于隋宋,有“宋时汤圆隋时灯”的说法 。 北方的元宵宋时称为牢丸、浮圆,南方则称汤圆、圆圆、团子 。 吃元宵取月圆人团的吉兆之意 。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 。 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上元竹枝词》)

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也是民间道教“三官大帝”的寿诞,天官大帝主司赐福之事,而“天官赐福”便由此生 。 (道教三元说分上、中、下元节,而三官主职天、地、人三界,因天官喜乐故民间家家户户均张灯结彩、燃放烟火来庆祝天官之寿诞) 。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 。

相比南方的汤圆,元宵的优点是没裂缝,个头大,缺点是馅粗粉糙,板滞质硬 。 由于干粉太多,使汤变糊,往往浊而不清 。 元宵馅料多样,色白如雪,糯软细润,香甜微酸,食用方便经济 。

面粉、糯米面、白糖、核桃仁、金糕丁、瓜子仁

制作方法:

●将核桃仁、金糕丁与面粉、白糖、瓜子仁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适量凉水拌成馅,再制成五分见方的馅块,放在通风处晾二十四小时

●将馅块过凉水,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再在凉水中蘸一下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如此四次,使糯米面全都沾在馅块上即成元宵

●用旺火将水烧沸,把元宵分批下入沸水中,用勺沿一个方向在锅底推动,待元宵漂起后改用微火煮,并向锅内洒一些凉水,等元宵涨起,馅心煮化即成1?将汤圆粉350克装入盆中,加入适量温水和匀,揉成白色粉团;另将剩余的汤圆粉平分为两份,分别装入盆中,再分别加入可可粉、吉士粉及适量温水和匀,揉成褐色及黄色两种粉团 。 2?将三种颜色的粉团分别擀压成大小相同的片,再将三片重叠在一起,然后用刀从中间一切为二,随即将切开的两个窄片再重叠在一起,并稍加按压,接着用刀顺切成条状,然后横切成小剂子 。 3?取一个小剂子,从横截面上方按扁成皮状,再包人一份莲蓉馅,揉搓光滑后,即成雨花汤圆生坯,依法逐一制完 。 4?锅上火,注入清水烧至将沸,下入雨花汤圆生坯,改小火保持锅中沸而不腾状,煮至汤圆成熟且浮起时,用漏勺捞出装入碗中,再往碗中注入适量清澈的开水,即成 。 操作要领: 1?制作粉团时要掌握好可可粉和吉士粉的比例 。 如果可可粉、吉士粉过少,成品色泽太淡;而如果可可粉、吉士粉过多,粉团又易松散不成形 。 另外,粉团宜稍硬而不宜过软,否则可塑性较差 。 2?将各色粉团的片叠在一起时,叠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花纹过密过细,反而失去真实感 。 3?当剂子按扁成片状后,应将花纹清晰的一面向外包入馅心 。 此外,包好的汤圆不宜久搓,以免花纹模糊 。 另外,不一定非要将汤圆都搓成圆形,还可搓成扁圆形等,使之更像雨花石 。 4?煮汤圆时宜用小火且不宜久煮,以避免汤圆变软不成形 。 5?汤圆煮好装碗后,不宜注入煮汤圆的原汤,最好注入开水,以使汤圆的色泽和花纹能够充分显示出来 。 “元宵”的多种制作和食法

南方人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萝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 “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