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老股东疯狂出逃 。
对比敲钟前一日下午的狂热暗盘交易, 在快手上市后的六个月后, 资本市场的态度完成了一次近乎180度的翻转 。
8月5日, 快手38.82亿股股票解禁, 占发行后股本的94.81% 。 其中, 除控股股东外的绝大部分现有股东以及员工持股平台持有28.61亿限售股, 持股比例占69.64% 。 基石投资者持有1.65亿股, 持股比例占4.02% 。
快手平日远不足1000万股的交易量, 本日罕见地达到了4099.54万股, 成交额达38.66亿港元 。 最直观的推论就是, 一部分老股东不惜打折出逃 。
快手股价从开盘的每股100元跌至每股89.4港元, 单日跌幅15.3% 。

文章插图
相较415港元的最高点, 快手的市值已经跌去了1.37万亿港元, 即便是相较上市开盘价的338港元, 快手的股价也已经跌没了四分之三 。 就在最近几个交易日, 快手更是跌破了发行价115港元, 冲破了一个心理关口 。
股价一路连跌的背后, 是时候重新讨论一下快手的想象空间了 。
快手财报公布的数据正在消除快手用户增长和商业化数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留给快手讲故事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

文章插图
到天花板了吗?快手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宿华早期难以理解“短视频创业”和“短视频赛道”的说法, 他认为视频是“新时代的文本”, 一种信息载体而已 。 快手则是基于这种信息载体开发的一个关注普通人的社交媒体 。 宿华很清楚基于视频的社交媒体要远比短视频应用更能给人想象空间 。
从微博到陌陌, 再到YY, 上市成为了绝大部分社区、社交产品的止步之地 。 这类产品模式相近:非刚需工具起家, 依靠内容、关系或文化维系用户强连接, 通过出售流量实现商业闭环 。 它们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上市之后找不到新的增长曲线, 成为连接资本与流量的管道, 不断耗去产品的生命力 。
快手无疑是想突破这个困境的, 但是上市后的财报数据正在将快手的想象空间从下一个微信变更为下一个微博 。
财报数据显示, 快手应用2021年第一季度日活跃用户数为2.95亿, 相较上一季度增加了2400万;月活跃用户为5.198亿, 相较上一季度增加了4410万;每位日活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99.3分钟, 相较上一季度增加了9.4分钟 。
三项核心运营数据的环比增长都不高于10% 。
从经营收入上看, 快手在2021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70.19亿元, 较上一季度减少了6% 。 毛利也由上一季度的85.04亿元减少17.83%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69.88亿元 。 直播收入为72.5亿元, 环比又减少了8%;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为85.58亿元, 环比仅增加了4700万元;以电商为主的其它服务收入为12.11亿, 环比减少了28% 。
与2021年第一季度惨淡的用户增长和营收相比, 快手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达到了116.6亿元, 比上一季度增加了48.79亿元 。 据晚点LatePost报道, 今年前三个月内, 快手在海外的营销费用至少为2.5亿美元 。

文章插图
去掉在海外市场投入的2.5亿美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 快手在2021年第一季度在国内市场花费了100亿元, 换取了4410万月活用户的增长, 以及9.4分钟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的增加 。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快手国内的用户增长已经相当吃力 。
当2021年第一季度接近三亿日活用户每人增加了9.4分钟日均使用时长之后, 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环比增长4700万元 。 这相当于日活跃用户每天多看10分钟, 快手的广告收入可以多增加0.16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