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瘦人也分几种,有的瘦而精神,有的瘦而萎靡为什么bmi正常却很胖;有的看起来瘦,但骨骼粗壮,有的则骨弱筋细 。《黄帝内经》中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 。筋、骨构成人的基本框架,一般筋骨强壮而肉少的人体质轻健有力,筋骨弱而肉厚的人体质亏虚,行动笨拙迟缓 。因此,瘦点不要紧,关键是骨架不能小 。
消瘦是机体收支不平衡造成的 。饭量不大,大便稀溏,时间长了入不敷出肯定偏瘦 。肥胖往往是脾虚造成的,其实消瘦也是因为脾虚 。所不同的是,肥胖的人往往脾虚胃强,饭量比较大;消瘦的人则脾胃都弱,饭量小,再加上脾虚不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从粪便丢失,就会导致消瘦 。
吃得少除了脾胃虚弱,还可能有肝郁 。肝经入腹以后“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就是说肝经是包绕着胃的,所以肝经必须较为宽松,胃才能容物 。如果肝郁不畅,肝经是紧缩的,胃口肯定打不开 。一个人整天闷闷不乐,情绪低沉,食欲肯定不好,另外生闷气后不能马上吃饭,都是这个道理 。
不能吃的人偏瘦容易理解,但还有一部分人怎么吃都不长肉 。这种情况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脾虚不能吸收;二是体内有痰有火,或阴虚火旺;三是脾土松垮 。diyi种情况不用解释,第二种情况,体内无论是有实火还是阴虚火旺,机体的代谢速度肯定是加快的,就要过多地消耗能量,这样就造成了消瘦,我们常说“瘦人多火”就是这个道理 。体内有痰也会消瘦,这是因为营养物质没有变成正常的气血,而是生成了无用的痰饮 。第三种情况,脾胃在中焦对食物有容纳性,这种容纳是有弹性的,但有一个范围,如果逾越了,好比弹簧被拉过头,就再也缩不回去了 。脾土如果特别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种人很能吃,但超过了脾胃正常的容纳,所以无法消化利用,肯定是吃不胖的 。
建议脾胃不好的人先去看中医,调理脾胃 。吃容易消化不油腻的食物,规律进餐,进食时细嚼慢咽,专心致志,保持心情愉快 。平日食物的烹调以柔软、温热为好 。如果胃下垂,胡维勤建议用餐的时候不要喝很多粥汤和茶水,尽量减轻胃部的负担 。可以常喝新鲜酸奶,吃面包、馒头、发糕等发酵面食,以及各种发酵豆制品 。同时,再做一些温和轻松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柔软操,交谊舞,太极拳之类 。低强度的运动可以放松心情,并改善消化吸收 。
体重下来了,为什么下半身还是很胖?体重下来了为什么我们的下半身还是很胖呢?
文章插图
首先下半身基本是由臀部、大腿以及小腿这三个肌群组成,也是下本身最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 。
文章插图
但是先要分清楚下半身堆积的肉多数是脂肪还是肌肉,我们可以绷紧某个肌群捏一下,硬硬的是肌肉,软绵绵是脂肪……(方法有点笨但实用)
文章插图
如果是脂肪,那么应该继续运动和饮食的搭配来减少;而如果是肌肉应该考虑在锻炼的过程中腿部是否过多的分担了运动量 。像跑步运动我们的腿部都参与到训练中,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增加其它的训练动作来代替一部分的跑步运动 。
或者是在没锻炼之前下肢已经含有很多的肌肉量,现阶段进行的锻炼又导致它生长;那么对于下肢的肌肉我们可以增加对上肢的锻炼,让上肢生长出一定的肌肉量来与下肢形成上下协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