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HO!与CBNData共同发布的《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 , 目前90后、95后与00后已经成为潮流市场的主力军 , 消费规模占到总体规模的80% 。 此外 , 年轻人群潮流消费增长趋势明显 , 超过其他人群 。

文章插图
由于学生群体在校长期穿着统一的校服 , 鞋便成为了其中乐于攀比人群的主要对象 。 同时 , 承载了潮流文化的鞋款 , 因其形态稳定、便于储存、具有升值空间等特质正在逐渐成为 Z 世代的硬通货 。
越来越大的市场正不断地吸引年轻人跟风炒鞋 , 炒鞋的动机来源于球鞋的溢价值 。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 , 目前许多热门款的价格已不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鞋贩子之所以能频繁炒作不同鞋款 , 就在于他们洞察了鞋类期货制订货方式的漏洞 。 由于新款上架的数量早在半年前就已固定 , 有实力的鞋贩子便会在炒作鞋款即将售完时全部买下市场剩余存货 , 垄断之后便可坐地起价 。 此后即便品牌补货也有一定的滞后期 , 而当货品补上后又到了新品的发售期 , 鞋贩子便可转向新品 , 如此往复 。
不过数倍涨价后很难吸引意向目标购买 , 鞋贩子便采取小幅降价再配合自卖自买的炒作方式 , 营造出“抢占便宜”的错觉 , 以此吸引他们眼中的“韭菜”入场接盘 。
虎扑CEO之一杨冰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 。 意识到国内个人球鞋玩家交易平台的缺失后 , 他在2015年推动基于C2B2C模式的毒APP , 该模式重点解决了个人与个人球鞋交易间的难以确保正品的痛点 。
毒APP上线球鞋鉴定功能后 , 逐渐摸索、完善出“先交由毒APP鉴别 , 后发货给卖家”的交易模式 。 继承了来自虎扑的大量粉丝 , 毒APP一经推出就成为炙手可热的板块 。
2017年 , 在说唱音乐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火热出圈 , 节目导师吴亦凡、热狗、张震岳及Rapper们穿着的炒鞋更是成为年轻人争相购买的鞋款 。

文章插图
以球鞋为代表的潮流单品消费市场爆火 , 年轻人对球鞋的消费、转卖、收藏行为频率不断提高 , 毒APP乘着这股潮流之风一朝崛起 , 迅速闯入大众视野 。
2018年10月 , 毒APP获得了虎扑体育、动域资本的融资 , 紧接着又收到了来自高榕资本、红杉资本中国、普思资本的数千万美元融资 。 来自普思资本的投资 , 还让王思聪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为毒APP做了不少宣传 。
眼看毒APP迅速成长为国内炒鞋第一平台 , 并联合虎扑旗下另一运动潮流购物平台不断抢夺自己的潮流市场 。 当时YOHO!团队通过做市场调研、用技术手段调取数据 , 发现毒APP的成交量和GMV到了相当大的体量 , 球鞋单品类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有货 。
YOHO!正是在这样的压迫下 , 不得已推出了与毒APP对标的UFO飞碟好物 。 然而 , 从虎扑开始 , 到识货再到毒APP , 一路下来已经为毒APP累计了大量经验丰富的球鞋鉴定师 。 与之对比 , YOHO!不仅鉴定师团队紧缺 , 用户也难以短期内认同潮流平台YOHO!的鉴定能力 。
【有货发展历程介绍 yoho有货平台现在怎么样】 作为追赶者的YOHO! , 单靠模仿显然难以让UFO项目追上毒APP的脚步 。 越发焦急的YOHO!用出了互联网公司最常用的手段——补贴 。 2019年4-10月半年间 , YOHO!为UFO项目狂发优惠券 , 企图在拿到一个足够高的GMV数据后去搏新一轮融资 。
彼时 , 毒App针对平台卖家抽取的佣金比例是5.5% , 除去查验费、鉴别费、包装服务费、1%转账手续费后 , 一双鞋售价1000元的球鞋 , 毒还会抽取55元作为手续费 , 补贴大战启动后 , 即使毒把其中50元补贴给买家 , 仍能从这笔交易中赚取5元手续费 。 但UFO上线之初就宣称零手续费 , 不仅无法从每笔交易中抽佣 , 还反向给买家补贴不同面额的优惠券 , 只为与毒APP争夺商品到手净得价的最低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