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5日或6日, 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 ……物至此时, 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 ”故“清明”有冰雪消融, 草木青青, 天气清彻明朗, 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 ”满阶杨柳绿丝烟, 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 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
【二十四节气立冬是几号 立冬是几号】“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 。 清明时节, 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 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 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 ”清明时节, 麦长三节”, 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 油菜已经盛花, 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 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 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 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 “梨花风起正清明”, 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 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 提高座果率 。 华南早稻栽插扫尾, 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 。 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 。 “明前茶, 两片芽”, 茶树新芽抽长正旺, 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 应严格科学采制, 确保产量和品质 。 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 天气冷暖多变, 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 这时常常时阴时晴, 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 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 。 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 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 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 水分常常供不应求, 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 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 适时搞好春灌, 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
清明, 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 又称作“清明节” 。 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 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 自雨水后, 土膏脉动, 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 雨读作去声, 如雨我公田之雨 。 盖谷以此时播种, 自上而下也 。 ”这时天气温和, 雨水明显增多, 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 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 。 古代所谓“雨生百谷”, 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 。 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 则往往造成危害, 影响后期产量 。 谷雨在黄河中下游, 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 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
每年5月5日或6日, 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 。 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 建始也, ”“夏, 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这里的“假”, 即“大”的意思 。 实际上, 若按气候学的标准, 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前后, 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 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
立夏时节, 万物繁茂 。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 天地始交, 万物并秀 。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冬小麦扬花灌浆, 油菜接近成熟,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 所以, 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 据记载, 周朝时, 立夏这天, 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 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 立夏以后, 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 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 。 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 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 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 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 。 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 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 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 。 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 并配合药剂防治, 以保全苗争壮苗 。 “多插立夏秧, 谷子收满仓”,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 “能插满月秧, 不薅满月草”, 这时气温仍较低, 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 早追肥, 早耘田, 早治病虫, 促进早发 。 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 。 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 稍一疏忽, 茶叶就要老化, 正所谓“谷雨很少摘, 立夏摘不辍”, 要集中全力, 分批突击采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