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冬是几号 立冬是几号( 六 )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太阳到达黄经90°, 是“夏至”节气 。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 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 至者, 极也 。 ”夏至这天,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 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 且越往北越长 。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 杭州市为14小时, 北京约15小时, 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 夏至以后, 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 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 一般头时3天, 中时5天, 末时7天 。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 日照充足, 作物生长很快, 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 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 一般年份, 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 田家以为甘泽, 邑里相贺 。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

夏至前后, 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 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 湿润灌浆, 干干湿湿, 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 又能透气养根, 保证活熟到老, 提高籽粒重 。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 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 已播的要加强管理, 力争全苗 。 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 移栽补缺 。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 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 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 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 如同养下毒蛇咬 。 ”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 棉花一般已经现蕾,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 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 中耕培土, 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 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

“不过夏至不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 。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 大约再过二三十天, 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 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 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 ”暑, 表示炎热的意思, 小暑为小热, 还不十分热 。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 但还没到最热, 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 盛夏开始, 气温升高, 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 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 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 北方须注意防涝 。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需加强田间管理 。

小暑前后, 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 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 。 早稻处于灌浆后期, 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 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 中稻已拔节, 进入孕穗期, 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 促穗大粒多 。 单季晚稻正在分蘖, 应及早施好分蘖肥 。 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 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 。 “小暑天气热, 棉花整枝不停歇 。 ”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 生长最为旺盛, 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 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 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 增强通风透光, 改善群体小气候, 减少蕾铃脱落 。 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 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