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民间的法律援助因资源有限 , 有一定受理标准 , 例如考虑当事人是否家庭贫困 , 因此一对一受理的公益法律咨询还是以农民工群体为主 。 像互联网员工等更广泛的“打工人”群体 , 徐至文的想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我觉得所谓维权 , 不是只有到法院阶段的才叫维权 。 前期通过法律的方式去跟企业沟通 ,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权方式 。 如果说企业依然不继续跟你沟通 , 你可以去考虑劳动仲裁或者致电劳动监察部门 。 ”而用“法律的方式”跟企业沟通 , 前提条件是打工人们自己要具备法律意识 , 能分辨公司哪些行为是违法的 , 哪些权益是自己应该争取的 。
公司普遍有法务 , 相较于普通员工 , 他们是对法律条款更熟悉的一方 , 因此对可能产生的纠纷具备主动权 。 对照自身情况 , 拿出相应的劳动法条款 , 在谈判中告诉对方哪些行为是不合法的 , 会减少沟通中的被动性 。 徐至文推荐了中国法律服务网的“智能咨询”小程序 , 在缺少法律知识的情况下 , 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找到对应问题的解答 。
而针对更为复杂的劳动纠纷 , 徐至文建议拨打司法部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 , 值班律师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 。
“致诚劳动者”的下一个目标是上线微信小程序 , 功能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工具包 。 在做“全体打工人的律师朋友”的道路上 , 他们遇到过不少问题 , 除了精力有限 , 技术也是一大难题 。 “我们大家都是法律人 , 做这个小程序工程上确实挺为难的 。 ”
回到后厂村的轻食店 , 和陈吨吨见面的那一天 。
结束全部访谈 , 放下餐具 , 在离开餐厅前 , 陈吨吨说:“我今天来接受访谈 , 就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个故事 。 越多人看到越好 , 我想告诉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生 , 不要别人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 不要像我当时那么软弱 。 ”
【互联网秋招大战中,大学生无法支配的人生】(应受访者要求 , 本文中何栗、陈吨吨、徐至文、陈言成、小杨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