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双11时期:黑五的中国突围路径

未来对于“黑五”的打造,还需要各跨境厂商结合中国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挖掘“黑五”独有的特点,并利用贴近中国用户的运营手段进行包装 。
11月,对于中国网购爱好者而言,既是福音,又是灾难 。 11日之前,网购消费者在各种促销打折信息中疯狂地买买买,11日之后,则在“穷到吃土”与“苦等快递”的状态中煎熬摇摆 。
那么,11月再加一轮轰炸呢?“双十一”之后的中国消费者,还会继续“剁手”吗?
今年的“双十一”与“黑色星期五”(以下简称“黑五”)购物节之间,仅仅相差14天 。 所谓“黑五”,是指每年感恩节的后一天,即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 。
这一节日源起于美国,由于是感恩节后商场开业首日,之后又将迎来圣诞节,美国消费者通常由此开始圣诞节大采购,商场也会推出大量打折促销活动 。 近年来,随着海淘的兴起,“黑五”开始悄然流入中国 。
“‘双十一’之后的‘黑五’面对着用户需求已被蚕食的市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 ”易观智库电商分析师陈涛告诉采访人员,“未来对于‘黑五’的打造,还需要各跨境厂商结合中国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挖掘‘黑五’独有的特点,并利用贴近中国用户的运营手段进行包装 。 ”
“双十一”后再“剁手”?
“‘双十一’买了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护肤品等着‘黑五’ 。 ”罗女士这样向采访人员细数自己心里的小算盘 。 “双十一”期间,她在天猫上买了许多衣服和鞋,在京东上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但由于青睐的化妆品更多是国外品牌,她选择“黑五”期间下单 。
胡女士同样对“黑五”充满期待,计划期间购买日用品和母婴产品 。 事实上,胡女士告诉采访人员,她身边习惯海淘的朋友都很期待“黑五”,主要是信任国外的商品质量 。
但也有更多消费者对“黑五”并不熟悉,在“双十一”刚刚结束的这段时间里,这些消费者没有在“黑五”继续购物的打算 。 甚至有消费者称从未听说过“黑五” 。
“‘黑五’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其认知度、接受度、影响范围没有‘双十一’那么突出,目标受众基本局限在有跨境商品消费需求的用户,影响力有限 。 ”陈涛向采访人员坦言,“另一方面,今年的‘双十一’期间,各大跨境电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活动,都期望在一年中的最狂热的全民网购节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营收 。 ”
尽管目前国内“黑五”仍被“双十一”压着一头,但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海淘的兴起,“黑五”在国内也迎来一定的“粉丝”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园研究报告》显示,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4.2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5.4万亿元,即便2016年上半年因跨境电商新政有所冲击,但上半年规模仍攀升至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 。
“‘黑五’期间的低价商品和特有的商品对用户还是有较高的吸引力,部分的消费需求会因此而萌发 。 ”陈涛指出,“未来对于‘黑五’的打造,还需要各跨境厂商结合中国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挖掘‘黑五’独有的特点,并利用贴近中国用户的运营手段进行包装 。 ”
鏖战“黑五”
11月17日,亚马逊在北京进行了数场“黑五”体验会 。 在三里屯附近的通盈中心北广场上,可醒目地看到一个巨大的灰黄色的亚马逊“快递盒”,上面有亚马逊logo及“海外购”字样 。
进入这个亚马逊“盒子”之后,就仿佛来到了一个物品的宫殿 。 白色主调的背景墙上带有黑色条纹,不同区域的墙面上挂着鞋、包、耳机、衣服,墙面边的台桌上还有各色珠宝首饰、化妆品甚至各种娃娃、婴儿车、行李箱 。 这些都是亚马逊官网销售的商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