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八年时间, 2016年的“双11”终于迎来了一次重大升级——商品来源更国际化、消费者需求更丰富多元, 消费时间跨度也更长 。 由于各电商平台事先都做了长时间的预热, 促销时间拉长, 集中于一天爆发的购物节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相对成熟的购物季形态 。
电商物流的开创者亚马逊多年来一直是购物节中的主力, 不仅在全球物流体系布局上早有建树, 在物流供应链的准备方面也早已领先一步 。 经过多年应对高峰期实战的历练, 一个完善、能在多个层面打出组合拳的亚马逊物流体系已经完全呈现出来 。
“超强大脑”的神机妙算
应对高峰最关键的是要知道它什么时候来?有多高?是哪些品类?亚马逊智能系统就像一个超强大脑, 可以洞察到每小时、每一个品类甚至每一件商品的单量变化, 让单量预测的数据细分到全国各个运营中心、每一条运输线路和每一个配送站点, 提前进行合理的人力、车辆和产能的安排 。
预测是一切准备的基础, 但这种预测不是人为凭经验做出的 。 面对上千万选品的采购备货, 靠人力很难将库存备得精准、合理 。 亚马逊智能系统可以完全做到自动决定并指导每一样产品应该怎么备货, 从哪里买、买多少, 以及库存应该放到哪里去等等 。 这样的神机妙算, 如何实现?数据!客户浏览、下单的一切情况都被亚马逊智能系统捕捉下来, 并据此进行分析, 对未来的备货情况进行预测和指导 。 而且系统预测可以随时更新, 并对备货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 前期备货和库存分配做得合理, 有限的库存才能最大限度接近客户需求, 提前放到距离客户最近的库房, 节省后端物流配送的时间 。
精打细算从仓储到末端配送
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后, 接下来亚马逊会从人员、设备、空间方面做具体安排 。 通常准备工作会精细到外界难以想象的程度 。 比如在运营中心的关键设备、关键岗位人员是否足够;每个库房里面是否有足够的停车位, 确保供应商送货、装货有序进行 。
在亚马逊运营中心内部, 系统还会基于大数据的信息, 结合近期促销、客户浏览和下单情况对库内存储区域进行及时优化, 将热卖商品存储在距离发货区附近的地方, 加速从收货到发货的效率, 客户下单时可以直接进行包装出库, 缩短了库内操作时间 。 针对“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的难点, 亚马逊基于对高峰期单量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优化了配送路径, 更合理、科学地安排每个配送员的派单工作 。 提升了快递员的配送效率, 送达时间较之前也有所缩短 。
送出只是第一步, 准时、准确送到位才是最重要的 。 像“双11”这样的高峰期, 物流不仅要快, 还要准确无误 。 亚马逊智能系统具备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自动盘点的能力 。 这意味着, 从上架、拣货、分拣、包装到出库, 系统在运营操作的每一步都可以及时发现错误, 并能及时纠错 。 而这是国内大多数仓储运营尚无法具备的核心能力 。
开放物流创造价值
亚马逊在智能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已经开始借助于2015年“双11”前夕推出的亚马逊物流+业务服务于亚马逊之外更多的社会企业, 并为它们创造价值 。 比如“亚马逊物流+”为电商客户制定了智能分仓的方案, 由原来的单一仓库统一发往全国到消费者下单后三仓或多仓同时处理和发货, 使全国平均配送时效提升了近20%, 有效支持客户的海量订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快速地交付 。
亚马逊的最新数据显示, “双11”当天客户下单后24小时内, “亚马逊物流+”为第三方卖家单日处理包裹量达到平时日均的8倍多 。 全国订单“双11”当日已按计划准时完成出库发货, 到11月12日晚间, 已通过亚马逊当日达、次日达网络送达到1100多个城市区县的消费者手中 。 “双11”高峰期间的正点送达率保持了与平日同样的高水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