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图 / 视觉中国
美国外卖平台从业者孙邻家告诉燃财经 , 如果商家想享受美团提供的优惠政策 , 签署一些独家条例无可厚非 , 这不是美团一家的问题 , 对所有平台和行业都适用 。
但他强调 , 合同必须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 , 而不是使用强迫手段 。 双方需要遵守契约精神:平台可以对商家进行管理监督 , 因为提供了附加值 , 但管理手段不可太过极端;商家也应该遵守约定 , 选择了独家就应该守规矩 。
美国的外卖平台也会对商家进行监督 , 商家可以自由选择 。 很多商家会因为平台太多 , 管理麻烦 , 而使用独家服务;也有商家希望订单更多 , 采用多平台服务 。
广东餐饮协会对美团的交涉函中关于“垄断”提到了两点:美团外卖在广东餐饮外卖的市场份额高达60-90% , 已达到《反垄断法》规定的市场支配地位;第二 , 美团涉嫌事实垄断定价 , 设定层出不穷的各类收费 , 不断增加商家的费用成本 。
对此 ,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李圣主任律师称 , 美团是否涉嫌垄断 , 需要结合其是否具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情形综合判定 。 但可以明确的是 , 电商平台“独家经营”的规定 , 是一种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 也是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不合理限制 。
美团的一些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关于禁止排除竞争的相关规定、以及4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反垄断执法的公告》要求 。
他表示 , 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在疫情期间不断增长 , 如果美团市场份额增大并不断提高佣金 , 势必影响平台内经营者的投入和产出 , 服务质量将得不到保障 , 最后影响平台自身的吸引力 , 非良性走势 。
该如何平衡外卖巨头的话语权?
外卖平台上的参与方主要为商户、骑手和用户 。 早期为了扩大市场 , 外卖平台对三方同时补贴 。 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后 , 外卖平台不断提高佣金 , 在疫情之下 , 更加激化了和商家之间的矛盾 。 长久来看 , 怎样的关系才更利于平台和商户共同发展?国外的情况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参照 。
与国内美团一家独大不同 , 目前美国外卖还没有达到寡头的市场格局 。
相比之下 , 美国收费相对透明 , 基本不补贴用户 , 很少有商家服务费 , 基本没有平台入驻费 , 终端设备都采用押金模式 。 孙邻家告诉燃财经 , 美国的外卖玩家主要还在模式优化、市场培育、市场份额、服务效率等方面竞争 , 不同的平台也会采用独家合作模式 , 但是占比非常小 , 而且美国人口结构和国内不同 , 很难有哪个平台可以实现完全排他 , 基本是部分排他 。
凯尔特创投亚洲合伙人陈洁对此有相同观点 , 他认为国外早就有已上市的外卖平台 , 欧洲的Just Eat、美国的Grubhub , 都是PC互联网时代就上市的外卖巨头 , 这些公司到现在还在跟移动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比如DoorDash、Postmates、Uber Eats等同台竞争 , 仗还没打完 , 因此美国不可能出现外卖平台一家独大的情况 。

文章插图
图 / 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 , 用一些手段威胁商家“二选一”在美国是不合法的 , 容易被告 。 想签独家协议 , 平台必须给餐馆一定的利益 , 比如给补贴、降费率 , 但需要付出极高的运营成本 。
国外和国内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 国外餐厅的话语权非常大 , 陈洁举了个例子 , 像In-N-Out汉堡这种大型连锁餐厅 , 本身就有外卖配送服务 , 坚持不做外卖 , 不与外卖平台合作 , 而且还起诉Doordash擅自提供他们的服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