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人爱吃鼎罐饭 , 在火坑里三脚架上煮熟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 。农历腊月月大是二十九日 , 腊月月小是二十八日 。据说 , 过赶年习俗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土家将士抗倭 。土家族人非常好客 。客人落坐以后 , 立即给客人倒茶 , 然后给客人泡一碗团馓 。土家族招待客人要炒大块肉 , 敬大碗酒 。土家族人有一些独特的禁忌:姑娘及产妇不能在堂屋门槛上坐 , 不能扛锄头、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 , 不许脚踏火坑及三角架 , 遇戌日不动土 , 吉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 不准用脚踩灶或将衣鞋等脏物放在灶上 , 在屋内不能吹口哨和打呜呼 , 不准面向别人背后吃饭 , 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 , 但可以与姑娘坐在一条长凳上 , 祭神不能闻猫声以及死者停灵地方不能让猫去等等 。正月初三到十七日、四月十八日、五月十五日大端午、六月六、七月十五都是较大的节日 。节日里都要祭土王 , 不少村寨都设有“摆手堂” , 以供奉彭公爵主、向大官人、田好汉等 。

文章插图
土家族建筑多为吊脚楼式 , 依山傍水而居 , 同姓十户或数十户聚居于一村或一寨 。原为“木杈房” , 现多为一正两厢 , 中间的一间为堂屋 , 作祭祖先、迎宾客和办理婚、丧事之用 。堂屋左右两间为“人间”是住人的 。不论大小房屋都有板楼和条楼 , 卧房上面是板楼 , 用木板铺的楼板 , 是放各种物件和装粮食的柜子、桶子的 。伙房上面是条楼 , 用木条或竹条铺成有间隙的条楼 。有的在正屋两头转个“马屁股” , 一头按了偏屋 。厢房楼上是姑娘楼、客房、书房等 。土家族居民主要从事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 ,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 土家族拥有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 。譬如爬行崎岖山路所需的蓑衣 , 家家户户都有用来做米豆腐用的小石磨 , 脚踩的舂米器具等 。
陵水县的minzu服饰有哪些特点?陵水的黎族 , 男子的服饰相同 。上衣无领 , 对襟开胸 。下身穿形似围裙的“吊襜” , 红长布头巾缠绕于头上 。解放后 , 红布缠绕于头 , 已不时兴 。中、青年男子穿着与汉族相同 。年老者喜欢穿时装短裤 。黎族妇女 , 按方言区划分 , 服饰各有差异 。“孝族”妇女穿着黑色“桶裙” 。
“本地黎族”和“杞族”妇女 , 穿绣花“桶裙” 。上衣无领、无钮、长袖、对襟开胸 。解放后 。女青年的穿着 , 与汉族女青年相同 , 赶时兴 , 穿着时髦的衣裙 。但农村中的已婚妇女 , 婚后又恢复本minzu的服饰 。中、老年妇女喜戴银质耳环、项围和手镯 。据说银质的装饰品带在身上 , 既美观 , 又能驱邪 , 带来吉祥 。
苗族的服饰 , 长期保持着本minzu的特色 。男子穿无领右襟短衣 , 结辨卷于头上 , 用长头巾重重缠绕 。解放后 , 基层干部和男青年的穿着打扮与汉族同 。妇女上身穿开右襟长口至膝的长衣 , 无领 , 有一个钮扣 。腰间绑一条绸带 。下身穿短裙 , 头上结发 , 包扎一块绣花纹图案的头巾 , 披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巾 , 套一条红带垂在背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