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 , 腾讯在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成都峰会上 , 发布了SaaS生态“千帆计划” 。 当时 , 谁也不清楚 , “千帆计划”究竟会走向何处 , 更不知道腾讯所要构建的SaaS生态规模 , 到底能长多大、做成什么事儿 。
时间移至当下 , 4月26日 , 腾讯千帆计划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轮廓 , 而这个轮廓所释放的信号也折射出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做云所选择的发展路径 。

文章插图
云时代 , 先构建SaaS生态
腾讯首次公布“千帆计划”是在2019年10月前后 , 正值中国云计算服务商在各产业跃跃欲试的时间点 。 彼时距离2018年腾讯全面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9·30变革”正好一周年 。
“SaaS企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 一方面 , 产业互联网大潮已至 , 中国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提升;另一方面 , 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为SaaS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 。 ”腾讯云副总裁答治茜当时表示 。
“什么叫上云 , 用了阿里云腾讯云的服务器就叫上云吗?显然不是 , 上云的真正含义是对企业业务产生价值 , 比如实际提升了管理效率、确实降低了成本等等 。 ”一位为中小企业财务SaaS的企业高管曾对钛媒体这样说 。
那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模糊掉“云”这个抽象且偏后端的概念 , 用一种企业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帮助其降本增效并实现无感知上云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 一定要是更能够为企业提供低门槛上云且能够产生价值感知 。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也不止一次强调过企业在上云过程中价值感知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 , 客户跟我们谈合作、谈需求的时候 , 不会侧重在基础设施 , 而是重点提数字化、大数据的需求 , CSIG会结合业务场景的需要解决他们问题 , 加强跟他的用户之间的连接 , 这是更多客户所关心的 。 ”
而SaaS , 正是腾讯所找到的增强企业上云价值感知的重要方法 。 汤道生在一次演讲中分析 , 过去5年 , 国内消费市场经历了移动时代的升级 , 传统IT厂商的产品逻辑已经不能跟上移动时代的需要 , 新一代企业数字化产品必须符合国内市场的服务模式 , 并向产业互联网的云时代跃迁 。 “基于云原生的SaaS产品落地更容易、使用更便捷、弹性更灵活 , 会是未来的大方向 。 ”
但深入到行业会发现 , 腾讯不能把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SaaS全部做完 。 在开放和连接的基因上 , 生态共建是腾讯的路径 。
“我们跟伙伴是互助互帮的 , 进入我们的伙伴库(千帆计划)之后 , 腾讯云的项目 , 比如广交会项目要用到很多软件服务 , 比如大数据分析服务、直播服务 , SaaS伙伴可以跟我们一起去帮客户实现需求;同时B端伙伴也有很多项目 , 它自己可能只能做一块 , 这个时候也会跟我们一起合作 。 ”答治茜说 。
这时候构建SaaS生态就显得尤为必要 。
解决SaaS生态内的SaaS问题
SaaS需求的觉醒也给企业带来很多困扰 , 特别是一些规模稍微大点儿的公司不经意间使用的SaaS数量统计出来可能都是多到不敢想象的 。 比如 , 财务SaaS、办公SaaS、HRSaaS、流程ERP、营销CRM等等 , 特别是一些公司甚至还有针对特定部门业务的SaaS工具 。
久病成疾 , 一个企业上长出这么多SaaS , SaaS之间的管理、互通 , 甚至功能的个性化都为以后的数字化埋下隐患 。
千帆计划因此推出了企业应用连接器 , 包括IDaaS、iPaaS、aPaaS三个产品 。 IDaaS相当于账号云平台 , 员工通过一个账号即可登录多个SaaS;iPaaS相当于数据连接器 , 打个不那么贴切的比喻 , iPaaS就相当于我们日常使用到的数据转换头 , 它可以打通不同应用的数据流 。 比如通过千帆iPaaS , 企业在销售易中新增一个客户订单 , 相关信息即可同步到企业的财务系统 , 不再需要人工导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