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假货摇身变洋货,跨境监管难在哪?( 三 )


“国外卖家不玩无理由退货这一套的 , 他们给跨境电商平台出售的低价就包含了对瑕疵问题的补偿 。 ”张毅指出 , 很难让国外卖家理解并遵守国内的退货程序 , 而且跨境购物流时间长 , 食品退货很可能再寄到卖家手中就过期了 。 业内人认为消费者维权难点在于 , 一是电子证据较易被篡改且时效性短 , 导致取证困难;二是所购商品产自境外 , 其质量鉴定、计量标准等无法统一 , 且商家均使用网络平台账号甚至交际软件账号等与消费者进行交流 , 真实身份不明确 , 导致侵权责任难定;三是跨境购可能会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 , 因语言、法院管辖权等原因 , 异地维权会进一步加大消费者维权成本 。
“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很快 , 但行业监管、自律、用户沟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 跨境电商即使冠上跨境的前缀 , 还是电商的一种 , 绝不是法规的真空地带 , 跨境电商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要求的成本要比国内成本高得多 , 建议跨境电商平台可以把产品价格适度提高 , 但提供更好的售后保障 , 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 ”张毅表示 。
跨境电商回应
建立国内退货仓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就跨境电商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采访 , 多家电商平台表示已经严格排查全部在售日本进口食品 , 并通过进一步严格商家入驻认证机制、参与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合作、建立国内退货仓等措施来确保商品从海外到国内各个运输段的封闭性和安全性 。
洋码头方面表示 , 平台上直营店家比较多 , 往往采用去当地的市场直接购买的模式备货 , 相比在国外批量采购、仓储的模式 , 在这一模式下买到假货的风险更大 。 洋码头方面向采访人员介绍了平台对买手入驻的认证机制 , 包括但不限于对其合法身份、海外居住地址、个人海外信用等多项信息进行审核 , 不定期进行海外商务拓展回访 , 保证身份、信用认证资质实时更新、有效 , 以追溯买手购买的商品货源渠道 。
除了商品源头的追溯外 , 在国际运输过程中 , 洋码头自建官方物流贝海国际 , 并通过贝海国际的“海外直邮”服务支持 , 确保商品从海外到国内各个运输段的封闭性 。 此外 , 洋码头于2015年建立国内退货仓 , 提供“本土退货”服务 , 支持包括保税发货与海外直邮两种入境方式的商品 。
而唯品会方面 , 2015年11月与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跨境电商质量溯源合作备忘录》 , 成为全国首家把商品质量溯源延伸到境外的跨境电商 , 2016年10月 , 唯品会再次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达成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的合作 , 通过与全球质量溯源体系“一个平台、三个系统”的全方位对接 , 唯品会的3亿多会员可在“智检口岸”的商品质量溯源模块查询到各类信息 。 同时 , 唯品会还引进了具有国际权威质检机构瑞士SGS对销售的特定产品进行独立第三方滚动抽检 , 以确保品质 。
本文”国产假货摇身变洋货,跨境监管难在哪?”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26492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