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市场12年来, 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小 。 亚马逊说, 其在等中国消费者变得成熟、等中国电商市场变得理性 。 这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 是想建立一个可以自主的、不受制于人的商业帝国, 以牢牢把握着未来 。

文章插图
与在国际市场强势发展完全不同的是, 进入中国市场12年来, 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小 。 从2008年15.4%掉到了现在的不到1%, 而在2015年, 其还占有2.1%的份额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 去年市场规模达3780亿美元, 天猫和京东分别抢走了56.6%和24.7%的份额 。
其实, 在早期的竞争中, 亚马逊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商品品类齐全, 价格合理, 特别是信誉比国内电商更好 。
但中国消费者却似乎越来越忽视其存在 。
唯一值得重视的是, 亚马逊几乎是全球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唯一的“幸存者” 。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壮大起来之后, 大多数国际公司先后撤出, 只有亚马逊还在坚持 。
因为, 亚马逊早年投资的庞大物流体系还在, 他们将大部分投资都放在了消费者很难看见的地方, 比如仓储、物流体系的铺设, 其规模在中国仅次于京东, 是亚马逊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运营网络 。
这与亚马逊全球的战略是一致的 。
2014年, 亚马逊中国第一次推出黑色星期五海外购物节之际, 当被问及如何提升市场份额时候, 亚马逊的高管回答是“等”, 等中国消费者变得成熟、等中国电商市场变得理性 。
亚马逊能等到这一天吗?
特立独行
和亚马逊全球战略一样, 在中国电商快速增长的十年里, 亚马逊没有参与到各种大战中, 甚至从来不打广告, 而是延续总部的战略, 将投资放在基础建设方面 。
贝佐斯说:“不应该害怕我们的竞争对手, 而要害怕我们的顾客, 因为顾客手上才有钱, 竞争对手绝对不会给我们钱 。 ”
重视顾客, 轻视竞争对手, 不屑于跟随, 不被左右, 不急于盈利, 追求长线发展, 是亚马逊一直坚持的原则 。
但在硝烟弥漫的中国电商市场上, 另类的亚马逊还是逐渐被边缘化 。
事实上, 低调的亚马逊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没有停步 。
2014年, 亚马逊海外购商店推出, 发力跨境电商, 这是亚马逊第一个本地化的全球商店 。 同时将国外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引入国内, 试图打造一个与“双十一”抗衡的属于亚马逊特有的节日 。
2015年亚马逊海外购体验升级, 统一账户、统一购物车、实现人民币支付 。
2016年, 亚马逊中国推出亚马逊全球历史上首个提供跨境订单全年无限次免费配送的Prime会员服务 。
亚马逊与上海自贸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开通了德国、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六大亚马逊海外站点, 汇集8千万种国际选品开展直邮中国的业务, 开启了“一网买遍六国”的全新模式 。
这是亚马逊全球第一个涵盖多站点的全球化商店, 将中国市场融入全球体系并与美国亚马逊逐步接近 。
亚马逊新建的跨境通平台, 将中国消费者直接引导到美国亚马逊网站, 并用中文显示商品信息, 以人民币标注商品价格 。
2016年的黑五前, 在北京三里屯, 一个巨大的亚马逊快递盒——首个亚马逊海外购线下“体验馆”亮相 。
从不打广告的亚马逊, 开始进行了线上广告、线下活动、户外展示以及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告投放 。
一直在探索中国市场定位的亚马逊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定位, 其全球资源优势也使国内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复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