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被指泄露个人信息,女研究生被骗近两万( 二 )


“小红书”被指泄露个人信息
李西认为“小红书”是自己被骗的主要原因, 她认为“小红书”泄露了顾客的消费信息, “骗子知道那么多信息, 才获取了我的信任” 。
意识到受骗后, 李西在“小红书”的网站找了很久, 才找到客服电话 。
“当时小红书就承诺给我全额赔偿, 还给我发来了情况登记表 。 ”这让李西看到了希望 。
一开始, “小红书”承诺20天内赔偿, 可是过了几天, 李西再打电话去询问赔偿事宜时, 电话那边态度发生大转变, “他们不仅不承认赔偿, 也不承担责任” 。
李西很气愤, 发微博求助, 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 微博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 “小红书”的一个主管给她打来电话, 让她删除微博, 话语中带着威胁 。
“小红书”又找到李西, 让她删除微博, 并承诺“15天内无论警方是否破案, 优先赔偿” 。
因为担心家里的经济压力, 李西便删除了微博, 之后每天给“小红书”客服打一个电话询问赔偿事宜 。
如今, 事发一个多月, 李西仍然没有收到“小红书”的赔偿 。
“小红书不会向任何无关第三方提供、出售、出租、分享或交易您的个人信息, 除非事先得到您的许可” 。 这是小红书在《小红书隐私政策》中对消费者作出的承诺 。
2009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正式增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对于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 将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 被他人用以实施犯罪, 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或者死亡, 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恶劣社会影响的, 或者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较大, 或者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 均应当以非法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
2015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条修订, 将特殊主体改为一般主体 。 也就意味着, 任何个人或组织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 情节严重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
4月19日, “小红书”相关部门负责人王先生否认“小红书”泄露用户隐私信息 。 他说, 用户如被骗请先及时报警, “小红书”会积极配合警方展开调查, 尽快帮用户挽回损失 。 “小红书”不会给用户发短信然后让他填写信息予以返款, “小红书”如果返款会按原支付路径返回, 会让用户填写手机收到的验证码 。
对于现在有多少人被骗, 王先生表示, 现在没有进行统计, 电信诈骗普遍存在, 其他很多平台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他相信警方调查可以查出真相 。
当被问到之前用户被骗“小红书”承诺赔偿时, 王先生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说“现在我们建议用户先报警”, 随后挂断电话 。
被打乱的生活
因为害怕利息日积月累, 导致以后要还的钱更多, 李西只得用家里的钱填上了这个“大坑” 。 得知李西受骗后, 父亲打来电话责骂她“怎么这么傻” 。
李西说:“妈妈去年住院, 家里就剩下两万元了, 都被骗走了……”
尽管学校老师替李西加急申请了贫困助学金, 但是家里情况不容乐观 。 李西的老家在山东农村,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 李西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三 。
“我现在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 ”她正在准备9月份的司法考试, 这是她第一次司法考试, “如果我这次没考过, 毕业压力会更大” 。
事发后, 李西的老师和同学纷纷向李西伸出援手 。 老师还找她谈心, 安慰她、鼓励她, “骗子的技术太高明了, 这种事情很难避免 。 吃一堑长一智, 不要被这件事情打扰太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