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刚入“坑”的亚马逊卖家表示处处都是“坑”,求大神带路 。 采访人员邀请了亚马逊资深运营操盘手迷谷分享了几招亚马逊新手入门诀窍 。
采访人员:初入亚马逊这个平台,卖家一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这个平台其实知之甚微 。 第一步一般都是分析竞争对手的热门产品和运营方式,根据这一点,你有什么见解吗?
迷谷:这个基本上从三个方面着手:
1、平台流量思维,运用好飞轮理论;
2、关注平台特色榜单;
3、严格把控供应链,注重差异化的战略 。
不同平台有不同的特色,卖家首先需要有平台流量思维,目前亚马逊站内流量比较集中,占比也有85%-90%,所以需要好好把握站内搜索、类目以及浏览的流量,最终回归到亚马逊推崇的“好货好好卖”这样一种简单质朴的商业理念;另外需要把握平台特色榜单,例如Best Seller、Hot New Releases、Movers & Shakers、Most Wished for、Gift Ideas之类的特色榜单,这些榜单可以通过搜索到;供应链注意把控,差异化战略 。 比如listing打造、产品包装数量微创新都是差异化的表现 。
特色榜单效果:
Best Seller:这个榜单是24小时更新一次,只收集前24小时的销量数据,排名随时有变动 。 只要有一款产品冲上这个榜单,该产品的订单量就会源源不断 。 卖家可以从这个榜单中挑选自己比较熟悉,或者跟自己已有产品同类、相近的产品来做;
Hot New Releases:根据过去24小时内总体的曝光量、点击量以及订单转化量等综合数据的排名,榜单里的产品同样可供卖家参考;
【亚马逊新手入门诀窍】Movers & Shakers:过去24小时内排名变动较多的产品榜单,不过这些变动与销量没有太大因素,因为有的小类目产品本身销量基数小,订单稍多上升幅度就比较大,卖家通过这个榜单可以确定这款产品的竞争力度大小;
Most Wished for: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最想买的一款产品排名,因为运费或其他种种因素,这款产品很多消费者加入购物车未付款 。 卖家通过这个榜单可以了解阻碍消费者付款的因素是哪些,如果刚好有自己的产品,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Gift Ideas:这属于亚马逊一个特殊榜单,顾客在亚马逊上购买礼物后,亚马逊会提供礼品包装服务 。 在欧美一些盛大节日来临前,卖家可以参考这个榜单备货 。
采访人员:不少卖家在做亚马逊没有做好选品的步骤,分析不够,靠工厂库存的思维来做亚马逊,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出现误区,有什么好的选品套路可以分享吗?
迷谷:选品还是要从客观数据+平台特色榜单+自身经验入手 。
就亚马逊平台来说,多SKU的杂货店不具有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做亚马逊不要铺货,只能精耕细作,那么在选品方面的难度就更高了 。 适合亚马逊平台的产品一般具有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品质高、价格适中、类目选择专精 。
赛维创始人陈文平在谈到选品和运营时提到,“1厘米宽,100公里深”,能够做到专精,就有了致胜的法宝 。
另外,优质的选品还是需要和运营结合起来,尤其对新手卖家来说更是如此 。 目前卖家在选品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基于产品和市场的理解,把自己熟悉的(或者以后有意愿去熟悉的)产品发掘出来,然后,结合运营的其他层面的技巧和方法,抓住系统的规律,吸引到用户,只有这样,运营才能够取得成功 。
采访人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Listing的,新账号一开始上了太多Listing和Listing变体太多,导致新账号流量分散,那么新手卖家应该如何优化Listing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