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Duofold 的精髓在 M 及以上 , 窃以为 F 及以下标号的笔尖完全是不需要尝试了 , 根本没有让人写下去的欲望 。 也许不喜欢 Duofold 的朋友曾经尝试的就是细尖的 Duofold , 真的做得很一般 —— 当然 , 这也是欧美笔的共同特征 。
在笔杆方面 , Duofold 系列的配色也是分代的 , 当然 , 不同时代也有一些共通的配色 , 比如幻黑 , 不过不同时代的放在一起 , 还是挺有对比感的 。 红、蓝、绿、黑是派克家的主要颜色 , 当然不同时代的花纹是不一样的:箭标的大理石纹、飘带的绚烂纯色(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桃心的小马赛克纹(区别于飘带时代的一种竖长的大马赛克纹) 。
当然 , Duofold 系列也有很多限量版和贵金属版本 , 如果拿来日用 , 也是件很赏心悦目的事情 。
百利金 M400/ 旧版 M600 系列
这是最为纠结的一个系列 , 因为基本上是讲不清楚的 。 无论是从看得见的笔尖标号、笔杆装饰环到看不见的活塞结构 , 在几十年的发展周期以来 , 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搭配 —— 不过知道对于笔尖而言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我的老文章 , 有个不是很全面的整理 。

文章插图
百利金的这个系列最大的好处在于 , 笔尖基本上都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 甚至上沿下达到新版的 M600 和 M200 系列;大部分的配件也可以通用 ,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备件的问题 。
百利金 M400 系列在本世纪头十年及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 笔尖的良品率并不高 , 要不需要长期的书写 , 要不需要经过调整才能到一个比较理想的书写状态;不过很高兴的看到 , 在近年来出产的一系列笔尖中 , 良品率大大提升 , 特别是细尖的良品率 , 真的有了质的飞跃 , 基本上拿到一支新笔 , 直接开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同时 , 百利金的笔尖软硬和粗细是最难把握的一个要素 , 在同一时期同一规格的笔尖上 , 可能出现生命不能承受之软和再压一根羽毛就断之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 至于标 M 写出来是 EF 粗细、标 EF 写出来成为裁纸刀之类的 , 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 诚然 , 这些问题基本都出现在老款笔尖上 , 现产的 F 以上基本是不会见到这类问题了 —— 最多也就是 EF 不爱下水之类的 。 不过在这三支笔里 , 百利金是下水量偏大的代表 , 如果是学生朋友拿来刷作业的话… 三支笔我都不推荐 。

文章插图
百利金 M400 / 旧版 M600 系列作为日用笔最吸引人和最让人诟病的方面是轻盈的笔杆重量 。 相信很多有这个系列的朋友初拿到这支笔的时候都不敢相信它的价格 , 觉得自己拿到了一支假的百利金 M400 / 旧版 M600 。 不过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堪忧 , 毕竟这个技术是山寨厂家极难达到的 。 而且在长期使用之后 , 才会发现原来轻盈的笔杆真的可以和手很好的配合 , 产生一种微妙的平衡感 , 使得书写成为一种享受 。
值得一提的是百利金的活塞技术 , 这个技术经过了百年的积淀 , 已经是很成熟的了 。 正常使用的状态下 , 活塞的使用寿命肯定比你的寿命长 —— 上世纪前半叶的活塞绝大多数不需要保养即可正常工作 。 不过千万不要很作的 “经常洗笔” , 要不活塞发涩的时候就很麻烦咯 。
万宝龙 “大班” 146 系列
龙家的 146 也是一支非常经典的笔咯 , 不过断代却是更加复杂的事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