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利金不同的是 , 146 的不同断代之间的部件 , 相互替换性并不是很好 , 可以互通的部件虽然不是没有 , 但远不及抓来就可以用的百利金 。 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

文章插图
除了小百花有些高调外 , 实在是没有什么让人舍得放下这支笔的理由 。 相对于百利金而言 , 万宝龙笔尖的良品率更是一个不需要担心的问题 , 特别是在 F 尖的这个档次 。 EF 尖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 有可能写起来比 B 还要粗:因为在俯视细的同时 , 偏 “厚” 的铱粒能让你很容易的写出宋体字的效果 。 146 的笔尖和派克 Duofold 的软硬程度差不多 , 可以用来做个对比 。 当然并不排除特别历史时期的特别硬或者特别软的尖 , 这二者都是存在的 。 尤其是出口到法国的版本 , 能找到 18C 笔尖的 146 , 写感略有些不同 , 当然也是文字所没有办法表达的 。

文章插图
146 系列相比于其他两支的一个最大不足是 , 在 “量产基础款” 的层面上 , 可以选择的颜色只有黑色 。 虽然也有各种贵金属的版本 , 但是价格就都很高了 。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酒红色的 146 , 但是因为当时的销量不佳 , 很快便停产了 。 也是挺遗憾的事情 。 当然 , 绝大多数的文豪系列和艺术赞助人系列的笔 , 都是在 146 基础上设计的 , 所以想要知道它们的大小 , 用用 146 也基本上有数了 。

文章插图
146 有个长兄 149 , 相比较之下规格要大了不少 , 个人以为东亚人的手并不是很适合这支笔 , 同理 , M800 似乎也并不是很适合日用的范畴 。 146 还有个兄弟 147 , 用墨水胆的旅行笔 , 我个人很喜欢 。 随笔的两个墨水胆基本上可以保证了两周的用水量 , 对于我这种时常飞来飞去的人士来说特别好用 。
3. 一些使用中的问题及需要纠结的事儿
这三支笔都是很经典很可靠的日用笔 , 不过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话 , 还是能有一些问题的:
Duofold 的最大问题在于气密性 。 从开产到现在 ,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 如果有一支正在使用的 Duofold 放在那里一晚上 , 第二天早上再写的时候会发现初写的笔记墨色很明显的要浓很多 , 写着写着才会恢复正常 , 特别是灌了彩墨之后这个现象更加明显 。

文章插图
M400 的最大问题现在出现在笔杆方面 , 因为工艺的原因 , 所以笔杆的条文经常不齐 —— 当然 , 非强迫性障碍的朋友并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 。 除了外观的问题外 , 如果你想要玩玩老款的 M400 , 对于动手能力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 因为工艺等方面的因素 , 老款的笔尖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好写 , 尤其是库存的老款新笔更是这样(也不排除很多这类库存是笔店客人挑剩下来的那批) 。 总体而言 , 老款在顺滑上远不及新版 。
“大班” 146 的最大问题在于看不见的方面 。 活塞变涩的概率其实很大 , 特别是如果用了自家的 “午夜蓝” 墨水 。 不过好在活塞并不是很难拆 , 相关的工具还是挺好找的 , 所以这也不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吧 。 146 的另一个问题是笔杆强度:尤其是在拆装活塞的过程中 , 很有可能造成活塞螺纹部分的笔杆裂痕 , 一旦开裂 , 似乎没有什么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补救;即使补救回来 , 强度也是大打折扣的 。
不知道你们习惯用哪支钢笔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