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混合动力
接下来就进入了前三甲 , 排在第三名的是目前在国内刚刚开始有一些热度的混合动力系统:一个高效的混合动力系统 , 其主要目标是结合各种能源的优势 , 避开各种能源的劣势 , 让各个优势的效果最大化 。
目前 , 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混动技术为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 , 最为广泛应用的是丰田的THS-II系统 。 混合动力系统无论结构如何 , 其对于能源的处理理念是一致的 , 主要为以下三个目标:
尽量使用电力驱动来提高综合效率;
尽量让汽油单动机维持在最佳热效率工作区间;
尽量让中间任何可能损失能量的地方减少损失或者完全不损失;
为此 , 各大主流品牌的主机厂纷纷推出了适应以上条件的混合动力车型 。 本次的文章虽然不对各个技术进行详解 , 但从燃料能量释放和消耗的角度来介绍一些目前主流的混动技术架构 , 以及这些技术在燃料应用上面的优缺点:
单电机直联:
简单的说就是汽油发动机直接连接一个发电机 , 发电机将电量存储在电池中 。 车辆需要移动时 , 将电池存储的电力转换到连接车轮的电动机上供车轮使用 。 这种结构的优势是改造简单 , 并且节省了复杂的变速箱的研发费用 , 改为用发电机、电池和电动机 。
但缺点也很明显:在电池重量、体积无法减小的情况下 , 车辆总质量上升导致了车子需要消耗更多能源 , 并且多级的串联也会导致能量转换时的大量损耗 。
代表车型为BMW i3、Audi A3 e-tron 。

文章插图
单电机并联:
车辆的发动机和电动机通过机械结构并联在车辆的动力输出轴上 , 可以通过分别驱动或者共同驱动的方式来为车辆提供动力 。 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电力和燃油能同时提供能量 , 使得燃料的极限能量输出比较高 。
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并联方式是唯一一种仍旧需要保留变速箱的结构 , 同时还需要在这台车的结构中添加电动机和电池 。 一旦电池电量耗尽 , 相当于用发动机带动了一台更重的车辆 , 其结果则不一定省油 。 同时 , 为了避免车辆过重 , 通常这种车型会设置为插电混动 , 并且减小电池大小 , 故电机的效果其实有限 。
代表车型为比亚迪秦、日产楼兰混动 。

文章插图
双电机并联:
这种结构最为复杂 , 并且有对应的衍生产品 。 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 , 车辆的发动机首先跟一台可由发电机、电动机相互转化的电机进行串联 , 然后通过行星齿轮组或者离合器并联另一台相同结构的电机 , 并通过这三台动力源同时为车轮工作 。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可以去除掉沉重的变速箱结构;同时可维持各台动力源分别维持在自身最佳的工作效率区间 。
但缺点也是有的——由于没有合适的变速装置 , 整个动力源在后段的表现会有些不足 , 容易早早来到扭矩输出极限 。
代表车型为丰田普锐斯、本田雅阁混动、通用君越混动 。

文章插图
5. 燃料电池
如果说在目前研究基础上最有光明前景的 , 就是燃料电池了 。 之所以能排名第二 , 是因为燃料电池解决和很多电动车、矿石燃料车、混动车型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