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于理科生来说, 那么所有的考试题目, 都是基于公式定理, 我们无法发明新的公式定理, 那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证明公式定理, 那个理科省状元最后去了清华, 当时电视上说他, 从来不做辅导资料, 桌面上永远只有一本数学书, 那么他就是反复的证明数学书上的各种公式定理, 用各种方式证明, 最后老师点评他的学习思路的时候说, :“那我们命题, 题目都是基于这些公式定理, 你把公式定理摸的滚瓜烂熟了, 能各种方式去证明, 那应试, 考试的时候解那些题目, 就没有困难了, 因为他已经把最核心的解决了 。 ”

文章插图
那么对我们来说, 不管是学习西方经济学, 还是为了应试, 首先都应该明白一点, 就是这些公式定理的背后意义到底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产生了这些公式定理), 为什么这些公式定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他们的推导过程是什么), 我怎么证明这些公式定理是正确的(我的推导过程) 。 搞明白了这3个问题, 基本上考试也就不是问题了 。
几本课本能讲的概念还是很少, 需要更多的查阅课外资料, 了解发明这些公式的人的背景、生平, 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 看看网上、别人是如何去理解和阐述的, 然后加上自己的推导证明和揣摩, 才能真正的把别人的东西转为自己的东西, 也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的应付考试 。
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就说到这里了 。 总结一句话, 面对海量的公式和概念, 老师能提供的帮助不多, 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研究, 发现自己记忆和理解上的漏洞, 查漏补缺 。 一点时间都不花, 就想通过西方经济学, 我想, 对于我等凡人来说, 应该是不大可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