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孔子闲暇无事之时,他也是很潇洒自在的 。 过去我们“批孔”时,说他“惶惶不可终日”,那是丑化他,“申申如,夭夭如,”“曲肱而枕之,”这就是八小时以外的孔子形象 。
孔子也有他的一个理想,这个理想竞与道家惊人的相似 。 请看:
《论语·先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叫他的四位学生各言其志 。 他对曾皙的志向最为赞同 。 他的三位学生都说了自己的志向,他问曾皙:“曾点,你怎么样?”
曾皙慢慢的停止了琴声,突然的又重重地划了一下:铿一声 。 放下手中的琴,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 ”
孔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人说各人的志向罢了 。 ”
曾皙说:“在和煦的春天,春天的服装换上了,与五六个戴着儒冠的人,后面跟着六七个儿童,在沂水中洗澡游泳,在舞雩这个地方沐浴着春风,弹着琴,唱着歌而回家,是多么的快乐啊!”
孔夫子非常感叹地说:“我与你曾皙的想法是一样的呀!”
孔子有这样的学生,并且与他有相同的想法 。 这个想法与道家是很相似的 。 对于大自然充满着热爱与热切的回归的情怀 。
在《论语》中,还有一些话语,表达了孔子的自然情怀:
《论语·述而》有: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
《论语·阳货》有:
夫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夫何言哉?(有什么要说的呢?)
《论语·泰伯》有: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这话与老子的“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
《论语·公冶长》有: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的出世情怀 。
他有“发愤忘食”的一面,也有“乐以忘忧”的一面 。
他称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他“不语怪、力、乱、神 。 ” (《论语·述而》)等等,都与道家是一样的 。
老子是老顽童,嘻嘻哈哈,混迹于市井!不是的,这不是老子 。 老子有与儒家一样的救世情怀 。 也举数例,以还老子真面目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意思是,治理大的国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能多翻动 。 否则就会搞烂 。 这是老子的治国思想 。 主张安定团结,建立和谐社会 。
老子指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老子57章》) 并警告统治阶级: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老子74章》)
老子还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 (《老子75章》)
老子告知统治阶级:老百姓没饭吃了,是因为你们征税太多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