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庚寅年是哪一年 庚寅年是哪一年( 五 )


“我虽然早年曾向老子问礼,但却没有一直唯唯诺诺终身对老子执弟子礼 。 道家后学在攻击儒学方面用力甚勤,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编造寓言故事,贬孔丘而尊老聃 。 《庄子》一书中的《田子方》、《知北游》、《大宗师》、《天运》诸篇,对此竭尽能事,其中或夸张,或变形,或杜撰,各种手段用尽,无非说明道高于儒 。 但绝大多数记述是不可信的 。 实际上,中晚年以后,我与老聃很少有当面接触的机会 。 偶有一见,谈话内容也多是各自阐发各自的思想 。 而且,我自而立之年以后,思想倾向大体定型,老子虽一再告诫我要寡欲去私、不与人争强争胜,但我已经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了 。 而自从老子辞官归隐之后,我们之间就失去联系,再也没有来往 。
“如果用最简括的话来概括我与老聃之间关系,可以说他于我亦师亦友 。 早年为师,以后为友,再以后就各奔东西了 。 ”
后面的这些话他又说了:“早年曾向老子问礼”,显然是与前面“说我问礼老聃的事是不存在的”是相矛盾的 。 在老庄研究中,一位著者,在几年或几个月的写作时间中间,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现象常常看到,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为什么?我认为,是把儒家与道家的关系的对立绝对化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怪现象 。
老子活了大概有100多岁,孔子也有古稀之年,他们的社会经历与思想,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发生变化并逐步定型,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完整的儒家思想或道家思想,一辈子一层不变的 。 有些人怎么也想不通:一位反对“礼”的学者老子,他怎么可能是讲礼的孔子的老师呢?他把历史凝固在某一天了 。 因此,有人认为:即使孔子曾问礼老子,那个老子也不一定是著《道德经》的老子 。 忘记了老子的《道德经》是老子晚年自著的著作,《论语》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对老师生前的语录的结集 。 因此,《道德经》反映的是老子晚年的思想,而《论语》却反映了孔子的一生 。 《论语》中的话语,反映的是一个复杂的孔子,正是他的复杂,成就了他是“大成至圣”!他的一套治国理念,虽不能被他当世的那些统治者所接受,却被汉武帝及其以后的统治者在他的基础上被改造而接受 。 他的为人,又成了“万世师表”!他晚年所整理的《六经》,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中必读的经典,从而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 。
孔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会永存的!
同样,老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人类社会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提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来解决这个世界的矛盾 。 与孔子具有一样伟大的救世情怀!
这样两位春秋时代当代的杰出人才,他们是师生,是朋友 。 他们的思想是相对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补充的 。 他们共同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农历庚寅年是哪一年 庚寅年是哪一年

文章插图
【农历庚寅年是哪一年 庚寅年是哪一年】孔子问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