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三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是什么?3月8日, 农历二月初二, 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 龙抬头, 大家小户使耕牛 。 ”此时, 阳气回升, 大地解冻, 春耕将始, 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 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好年景, 春开头, 万物复苏, 春天真的来了 。 所以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春回大地, 万物生长, 蛰伏生物从冬眠中醒来, 传说中的龙也在这天飞翔升天

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网上其实有挺多人说道:在二月二这一天, 天空中东方七宿的角宿刚刚跃出地平线, 角宿代表的就是龙头, 所以在这一天, 就被称作二月二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不过其实有一个问题, 天上运转的星体, 它们的运转规律其实是以节气为准的, 而二月二是农历来的, 农历的日子并不会对应上固定的天象 。 其实这个道理也像是地球上处于不同位置的人, 他们所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 。 所以, 在不同的地方, 看到角宿升起来的时间是不同的 。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 角宿升起来的时候, 就是惊蛰节气这一天, 也就是说, 惊蛰这一天, 就肯定是龙抬头 。

毕竟角宿初生, 龙抬头了 。 这时候开始春雷滚滚, 鳞虫出没, 惊蛰的含义也是如此 。

太阳历的一年是365天, 一个干支月大概也就是30.5天, 而太阴历(农历)一年是354天, 一个月是29.5天 。 所以如果立春这一天是正月初一, 那么惊蛰这一天的农历日, 就是二月初二了 。

所以龙抬头的时候, 并不一定是二月二, 但一定是惊蛰 。

农历二月初二,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 龙抬头”的谚语 。 在北方,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 亦称春龙节 。 在南方叫踏青节, 古称挑菜节 。 大约从唐朝开始, 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 据资料记载, 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 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 称为28宿 。 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 每宫7宿, 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 。 其中, 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 由30颗恒星组成 。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 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 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 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 地球的位置转移了, 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 周而复始, 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 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 正值春天来临, 所以, 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 。 而此时, 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 由此产生了“二月二, 龙抬头”的说法 。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 ” 二月二在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 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 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 吃面条名曰“扶龙须”, 吃米饭是“吃龙子”, 吃馄饨为“吃龙眼”, 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2006年3月1日是农历的二月初二, 这一天在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 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那么, “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 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 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 。 “三垣”是“紫微垣”, 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也就是说, 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 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 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 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 。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 苍龙显现;春夏之交, 玄武升起;夏秋之交, 白虎露头;秋冬之交, 朱雀上升 。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 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 。 “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 亢是龙的咽喉, 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 代表着龙爪 。 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 在3月1日这天, 如何在夜空欣赏“龙抬头”呢?赵之珩说, 当日晚上9时30分, 龙的两只犄角首先从东方的地平线上浮出 。 角宿一是明亮的一等星, 放射着蓝色光芒,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会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个小时后, 龙的咽喉“亢宿”也升至地平线以上;到了子夜时分, 龙爪“氐宿”也出现了 。 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 这之后, “龙抬头”的时间会逐日提前, 每天提前4分钟 。 这样, 经过一个多月的“提前二月初二, 这一天古代称之为中和节, 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龙抬头”, 民间有人传说,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 是仙界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抬头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春雨贵如油, 对于农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日子, 龙抬头, 指的就是经过冬眠以后, 万事万物开始复苏, 所以俗话说, “二月二龙抬头, 蝎子蜈蚣都露头 。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