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了“新餐饮荒漠”?( 四 )


首先据CVSource统计的消费升级行业下 , 投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机构分别为真格基金、红杉中国、IDG资本、梅花创投、天图资本 , 翻看这五大老牌机构的投资案例 , 可以明显发现北京的Case多为基于供应链升级或数字化平台等赛道 , 但To C的新消费餐饮品牌数量有限;
其次 , 专投消费类的机构多数不在北京 , 近些年的新兴消费投资机构 , 更是鲜有将总部设立在北京 , 比如老牌的消费投资机构天图资本在深圳;位于深圳的日初资本 , 今年完成了首期超6.3亿美元募集;黑蚁资本2016年在上海成立;尚承投资2019年成立于上海……
这两年投资餐饮很积极的番茄资本也是个例子 。 他们总部虽然在北京 , 但据其披露的Portfolio中 , 除鱼你在一起、霸蛮、醉面等少数品牌外 , 依然是来自上海、深圳、长沙的Case较多;另外有一些关注大型的机构、FA , 也都在上海、深圳甚至长沙等新消费品牌的热门城市开设了办公室 。
最后 , 除上海、深圳、长沙等热门城市外 , 不少机构都专门派人在小红书、抖音上监控新的消费品牌 , 一些投资经理甚至专门去苏州、南宁、南京等城市“扫街” 。 北京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登记数量最多的城市 , 显然“灯下黑”的可能性不大 。
相比于上海、深圳、成都、长沙等这些以“吃”见长的城市 , 北京的商圈、商场数量、消费意愿、人口年龄结构等餐饮基础设施方面确实没有优势 , 不过作为国内新经济的创新引擎 , 这几年在新餐饮品牌始终没有建树 , 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
所以你说北京有没有机会呢?
我觉得有 。
今年7月 , 经国务院批准 ,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5地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 , 9月24日 , 北京市商务局正式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方案》提出 , 到2025年力争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 , 其中亿级规模品牌20个以上 , 千万级规模品牌80个以上 。
北京作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第二的城市 , 2021年上半年达7227.5亿元 , 虽然与超过9000亿元的上海仍有差距 , 但相比广州的超过5000亿元、成都、深圳、苏州和南京的超过4000亿元相比 , 规模优势依然较为明显 , 在《方案》的激励下 , 未必没有再次引领新消费 , 特别是新餐饮创业风潮的可能 。
【北京成了“新餐饮荒漠”?】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 , 作者:张楠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