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短板要不得,从CTO到创始人的关键是扩大视野半径( 三 )


其次是人才培养, 优秀人才对创业公司的贡献价值非常大, 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招人, 培养他帮助他成长, 但如果公司的成长速率落后于个人, 最终人才还是会流失, 所以企业创始人的能力格局即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 创业者要快速补齐能力短板 。
Q&A投资人的疑问里蕴含着高价值信息
Q:您从CTO向CEO转变过程中, 哪些思维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A:最大的改变是以前总追求最完美的技术, 现在主张追求最合适的技术 。
比如做推送, 早期服务器平台用的C语言, 一个模块就要写三个月, 开发效率特别低, 我们就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技术效率层面的提升, 反而在满足客户价值需求方面做的不充分 。
技术角度看, 代码写得流畅、技术栈选得精准、产品打磨得很棒, 应当会有很大市场;但商务角度, 客户可能只注重用户体验、业务流程、功能价值等 。 就像有人买车只看外观漂不漂亮, 不在乎三缸或四缸 。 商业上也是, 只有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才具有赚钱能力 。
希望给年轻人一条建议, 尽早建立“老板思维” 。 比如你当前在公司只负责某小块事情, 可能有很多想法跟老板存在不同见解, 那么试着切换角度, 从老板的位置去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 。 可能在你看来很low的东西, 却是老板更在意的东西, 因为更能实现客户价值和意愿, 能让客户买单的才是最优解 。
Q:创业之后, 您如何保持对信息的敏锐度和判断力?
A:看新闻, 社会新闻、行业新闻、国际新闻都涉猎, 国内媒体、外文媒体都要看 。
了解新技术, 不要求每项技术都上手体验, 只要知道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有哪些应用场景, 紧跟上技术发展洪流 。
Q:做出产品雏形, 如何需求融资?
A:融资并没有标准的方法, 大致流程是:先要有产品demo, 再写一份产品BP, 内容可以围绕创业idea、产品调研、市场预估等方面, 然后找朋友引荐投资人或是参加创业活动, 这类活动能得到一些媒体关注, 可增加项目曝光率 。
也可以找FA公司, 他们会根据项目赛道帮创业者推荐投资人, 需要注意的是, 约见投资人要抱有平常心 。 对方如果认可项目, 会跟你挑一些毛病, 也会讲他对项目的看法和疑问, 这是好的现象, 认真复盘投资人的每个问题, 能汲取高价值的经验 。
与投资人交流, 产品的前景优势要想清楚, 个人魅力表现也很加分, 一定要明确哪些点是可以打动对方的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创人”(ID:kechuangren), 作者:张虎,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