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动车进中国:野心很大,卖得不多( 二 )


在智能化上 , ID系列同样不能打 。 2012-2019年间 , 特斯拉旗下车型总共实现了37次OTA升级 。 但直到今年7月 , 大众才在欧洲市场针对ID系列车型进行了首次OTA升级 。 在一些汽车论坛上 , 不少消费者吐槽ID系列车型的车机频频出现故障 。
普华永道曾在研报里系统地分析过ID系列:ID系列是优秀的电动车 , 但是不够智能 。 中国市场受到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的带动 , 已经进入电动车的第二阶段:电动车+智能车 。 不够智能的电动车是十年前比亚迪、北汽、荣威做的事情 。 而欧洲还在第一阶段 , 所以ID系列能在欧洲大卖 , 在中国则反应平平 。
敢于革自己的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 大众同其他传统车企比如BBA相比 , 造车的思路又不太一样 。
BBA依旧站在传统燃油车的轨道上造电动车 , 没想到把路走窄了:定价过高不说 , 推出的还都是油改电产品 , 十分没有诚意 。
大众不同 , 大众是铁了心要转型的 。
大众汽车的母品牌大众汽车集团曾宣布 , 在2020年-2024年期间 , 将投资600亿欧元用于混合动力、电动出行和数字化等未来领域的转型 。
猛砸钱不说 , 集团掌舵人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的忧患意识很强 , 他经常用诺基亚、柯达这些被数字化颠覆的老牌制造业巨头警醒自己 。 前段时间 , 迪斯甚至带着全集团200多名高管 , 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向“死对头”特斯拉CEO马斯克讨教转型的经验 。
在如此强大的转型决心下 , 大众迅速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平台MEB , 而ID系列就是基于这一纯电平台生产的 。

大众电动车进中国:野心很大,卖得不多

文章插图

来源 /大众汽车官博
在ID系列的不少地方 , 你能看出大众下了一番功夫 。
比如 , 大众选择遵循一些电动车市场才有的产品逻辑 。
在燃油车的时代 , 不同版本的燃油车在主动安全、驾驶辅助、座椅舒适、科技配置等等方面差距很大 。 但ID系列不同 , 不同版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续航里程和动力上 , 其余配置几乎差不多 。
在消费者都关心的续航里程上 , 大众也算诚意十足 。 ID.4与ID.6分别达到了550km与588km的续航里程 , 基本上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出行需求 。 不少消费者还在实际驾驶体验中发现 , ID系列的续航里程没有虚标 , “比较实诚” 。
定价方面 , 大众也比BBA亲民 。
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成本高 , 再加上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研发三电系统 , 为了不亏本卖车 , 大部分传统车企推出的电动车 , 都要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贵5-10万 。
宝马iX3和奔驰EQC均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车型贵4-5万 , 奥迪e-tron甚至比同级别的奥迪Q5L贵20多万 。
大众没敢这么做 。
ID.4 X补贴后指导价为19.99万-27.99万元 。 同级别的燃油车探岳指导价为18.88-31.98万元 , 途观L的指导价为22.38-35.98万元 。 ID.4基本上做到了与同级别燃油车价格持平 。
ID.6 X的价格甚至比同级别的燃油车价格还要低 。 ID.6 X和途昂、揽镜的尺寸差不多 , 揽镜售价区间为29.99-39.99万元 , 而ID.6 X补贴后指导价是23.98-33.58万元 。
把电动车做到与同级别燃油车价格相同甚至更低 , 车企赔本卖车不必说 , 不赚钱的电动车反而有可能抢了自家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
“这种左手博右手的局面 , 很多车企是不敢面对的 。 ”长期观察新能源市场的业内人士阿源指出:“从这点来看 , 大众确实挺狠的 , 敢于革自己的命 。 ”
除此之外 , 大众改革了自己的销售体系 , 将传统经销商转变为代理商 , ID系列的销售模式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代理制营销模式 , 消费者可以通过“连线ID.”平台线上选车、购车 。 为避免终端价格混乱 , ID系列全国价格统一 , 而线下代理商则负责产品展示、试乘试驾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