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动车进中国:野心很大,卖得不多( 三 )


为了更贴近市场 , 大众蹩脚地开始转变营销思路 , 比如找刘亦菲代言 , 与央视财经联合直播 , 仿照蔚来举办粉丝嘉年华等等 。
ID系列 , 开始真香了?最近几个月 , ID系列的销量反而逐渐涨上来了 , 9月破万(10126辆)后 , 10月交付量又创新高(12736辆) 。 这一交付量尽管比不上特斯拉 , 但是能与新势力掰掰手腕(小鹏10月交付量为10138辆) 。
ID系列怎么突然变香了?
“ID系列确实不智能、比较中庸 。 但大众在ID系列上的一系列革新 , 消费者其实慢慢是能感受出来的 。 ”阿源指出:“不够智能的ID系列 , 反而能渐渐地吸引一些相对保守的消费者 。 ”
深途询问了几位车主 , 发现确实如此 。
一位订购了ID.4的车主告诉深途 , 选择订购ID.4是看中了这款车优秀的底盘和车架设计 , “车机和易用性虽然有一些问题 , 但是无伤大雅 。 ”
而另一位试驾了ID.4、ID.6的车主同样认为大众ID系列不错:“整体设计很大众 , 不像新势力造车强调未来感科技感 , 这点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 。 ”
上汽大众的管理团队在面对媒体时曾表示:“如果将多年以来形成的基因抛弃掉而去追求形式上的与众不同 , 这种所谓的颠覆将与大众无关……ID用户不像新势力的用户那样以‘激进’的姿态去全盘接受新的产品 。 ”
翻译过来也许就是:和新势力拼智能化 , 我们比不过 , 我们就不比了 。 喜欢极端驾驶体验的消费者 , 我们抓不住 , 也就不抓了 。 我们只能靠自己的长板去抢夺相对保守的用户 。
如果不比拼智能化 , ID系列在安全性、操控感上确实能和新势力们掰掰手腕 。 再加上 , 大众汽车深耕了中国市场近40年 , 很多人的第一辆车就是大众 。 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 , 大众就意味着“靠谱、不会出错” 。

大众电动车进中国:野心很大,卖得不多

文章插图

来源 /大众汽车官博
胡默尔团队拆解一辆大众ID.3后研究发现 , 其平台与特斯拉相比具有成本竞争力 , 同时拥有同类产品中最佳的电池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 。 瑞银称 , 这款车是“迄今为止所有传统车企推出的电动汽车产品中最可信的一款” 。
这就是大众打的算盘:依靠着类似燃油车的驾驶体验 , 足够安全、稳妥的产品性能 , 高续航里程 , 以及品牌影响力 , ID系列抢夺对于不能接受新势力、特斯拉等智能电动车的消费者 。
你可以说大众吃老本 。
但你不得不承认 , 人们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巨大的惰性 , 大量的消费者对所谓的智能化、科技感并不感冒 , 他们更想要一辆产品力过关的代步工具 。
BBA也想靠自家的品牌影响力在电动车时代吃老本 , 但是 , 架不住BBA的电动车实在是太贵 , 不够亲民 。 而ID系列主力车型售价都在35万元以下 , 更便宜的价格也让消费者的试错成本降低了不少 。
“大众走相对中庸的道路其实是对的 , 既没有丢失大众的特色 , 又能留住老用户 。 ”阿源指出:“以一个不高于同级别燃油车的价格 , 再加上免购置税 , 大众还提供置换补贴 , ID系列对于大众老车主的吸引力其实很大 。 大众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 , 只要服务好它原有的车主 , 让燃油车车主偶尔尝尝鲜购买一下自己旗下的ID系列 , 大众的电动车销量就能上去 。 ”
大众ID系列的推出也赶上了好时候 。 伴随着强调智能化、自动驾驶的造车新势力频频出现安全问题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电动车的安全性、可靠性 。 另一位业内人士预判 , “在未来 , ID系列的销量会进一步走高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