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热潮退去,逸仙电商的“长期价值”能否“御寒”?( 二 )


相比彩妆产品 , 护肤产品需要的“硬实力”更多 。 为了高效实现对彩妆到美肤、护肤等多个领域的布局 , 逸仙电商选择“内部孵化”和“收购”并举的做法 , 目前 , 逸仙电商已经拥有完美日记、小奥汀、完子心选、Galénic、DR.WU、Eve Lom、Pink Bear等品牌 , 价位覆盖大众平价到中高端 。
多品牌发展的策略拓宽了逸仙电商的产品品类 , 帮助其占领更多的价格区间 。 最重要的是 , 收购来的外资高端品牌 , 能为逸仙电商在护肤领域提供关键能力补充 。
以逸仙电商今年3月收购的护肤品牌EVE LOM为例 , EVE LOM主打天然成分 , 其经典洁颜霜在中国市场拥有高知名度 。 完成收购后 , EVE LOM为集团带来了研发经验和成果 , 而借助逸仙电商的品牌运营能力和内部资源加持 , 双11期间 , EVE LOM仅开卖两小时销售额超越去年双11总销售额 , 其天猫渠道销量同比增长100% , 位列高端洁颜膏排名第一 。

新消费热潮退去,逸仙电商的“长期价值”能否“御寒”?

文章插图

类似的例子逸仙电商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Galénic法国科兰黎也有体现 。 双11期间 , Galenic法国科兰黎开售35分钟即超618总销售额 。
收购创造了高端品牌和集团的双赢 。 巧借外力的同时 , 逸仙电商对自身实力的投入也在持续 。
根据逸仙电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 逸仙电商三季度的研发投入达到3580万元 , 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增148.6% , 营收占比达2.7% 。 今年前三季度 , 逸仙电商的研发投入近亿 , 投入水平位居国货美妆集团第一梯队 , 研发投入占比已经看齐国际大牌美妆集团 。
此处不得不提逸仙电商为整合全球领先科研资源所开创的Open Lab 。 该开放型研发体系由逸仙电商主导 , 将原料、研发、生产等各产业链环节的全球领先合作伙伴纳入其中 , 如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华中科大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森馨科技集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3D皮肤研究所、法国植物干细胞培养机构Naolys等 。
Open Lab的研究成果 , 经由逸仙电商的品牌矩阵将得到快速落地 。 比如今年9月 , 逸仙电商联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 独家研发了SmartLOCK斯玛络锁妆技术 , 该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完美日记“珍珠”锁妆散粉等产品 。
目前 , Open Lab体系的阵容也在持续扩充中 。 今年进博会期间 , 逸仙电商正式宣布与上海瑞金医院、科丝美诗、莹特丽三家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及上下游合作方签约合作 。
新消费热潮退去,逸仙电商的“长期价值”能否“御寒”?

文章插图

简言之 , 在站稳国货美妆第一梯队后 , 逸仙电商并没有耽于“赚快钱” , 而是往更难的领域继续探索 。 当外界目光聚焦于“上一阶段”的竞争点 , 逸仙电商在更前沿的位置进行布局 , 希望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
即使这意味着“阵痛” 。
转机已现
【新消费热潮退去,逸仙电商的“长期价值”能否“御寒”?】所谓的“阵痛” , 体现为逸仙电商的亏损问题 。 质疑声将逸仙电商的崛起完全归因于“营销” , 认为营销驱动的思路将让逸仙电商无法走出亏损泥潭 。
这样的看法忽视了逸仙电商在“硬实力”方面的投入 , 而且实际上 , 亏损问题在今年三季度已经有所缓解 。 财报显示 , 逸仙电商三季度的净亏损同比收窄了43.8% , 其账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限制性现金仍有36.3亿人民币 , 粮草储备较为充裕 。
争议的出现 , 跟逸仙电商的高起点有关 , 毕竟此前逸仙电商声势凶猛 , “阵痛”又放大负面声音 。 但这并不意味着逸仙电商“不行了” 。 如果把观察视角放大 , 对美妆行业进行横向观察 , 不难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