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已跌落至行业第二, 今年以来股价累跌约70%
11月18日, 汽车之家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净营收17.638亿元, 同比减少23.8%;归属于汽车之家的净利润5.22亿元, 同比减少38.4% 。
这是继今年第二季度后, 汽车之家又一个季度的营收与净利双降 。
中信证券称, 用户流量是汽车之家最核心的资产 。 但月活(MAU)被老对手易车反超并逐步拉开差距, 新增用户数量被新玩家懂车帝甩在身后, 汽车之家从“稳固的在线垂直市场领导者”, 黯然转变为美银证券笔下“日益疲软的市场参与者” 。
汽车之家公布Q3财报后, 瑞信发表报告称, 对汽车行业明年芯片供应短缺的不确定性仍感到担心, 料新投资亦将限制汽车之家的盈利增长, 因而将对汽车之家2021年-2023年的盈利预期下降3%至4%, 目标股价由77港元降至73港元 。
流量疲弱据极光报告, 2021年三季度, 汽车之家系新增用户920万, 远低于懂车帝系的1387.7万, 与易车系的2538.1万相比更是不到一半 。
此前报告显示, 截至二季度, 汽车之家系的MAU为2657.4万, 低于易车系的3177.3万, 在主流汽车资讯App中位居第二 。

文章插图
(图源:极光《2021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文章插图
(图源:极光《2021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事实上, 2017年-2020年, 汽车之家营收与净利增速就明显处于下滑态势 。

文章插图
为汽车之家贡献营收的业务主要有三块 。 第一块是为品牌推广、汽车销售提供传播渠道的媒体服务, 第二块是为经销商与消费者提供牵线服务的线索服务, 第三块是二手车、新车在线营销业务 。
其中, 媒体服务与线索服务是汽车之家收入的“大头”, Q2占到总收入约七成 。 但主机厂、经销商等“金主”的数量呈下滑态势 。 2020年, 汽车之家服务的客户数为24517家, 比两年前减少了4000多家 。
随着客户纷纷转向新的流量“宝地”, 汽车之家的收入大幅缩水 。
三季度, 汽车之家媒体收入继二季度同比下滑35.6%后, 再次同比下滑53.3%;线索收入继二季度同比下滑11.5%后, 再次同比下滑8.5% 。 2020年, 这两块业务的收入分别同比减少了5.4%和2.35% 。 中信证券10月研报预计, 即使止跌回暖, 汽车之家这两项核心业务的发展也已接近天花板 。
用户和客户增长的双重压力, 也影响了汽车之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
截至11月18日, 汽车之家美股股价为34.24美元, 较今年最高价147.67美元相比跌去76.8%;港股股价为66.15港元, 较今年最高价199.60港元缩水了66.9% 。
今年7月以来, 摩根士丹利将汽车之家的评级从高配降至平配, 美银将其评级从买入下调两个级差至跑输大盘, 花旗也将其评级下调至中性 。
逆风时刻2005年6月上线的汽车之家, 2008年就成为汽车垂直网站中的访问量第一名, 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霸主之位 。 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 平安入局 。
2016年, 平安从澳洲电讯手中, 收购了已登录纳斯达克三年的汽车之家 。 当时, 汽车之家的原班人马发起了管理层收购, 甚至诉诸法律, 但均告失败 。
易主后的汽车之家迎来了管理层大换血 。 创始人李想出局, CEO秦致、CFO钟弈祺、联合创始人樊铮及多名创始级副总裁, 在3个月内相继被免职或主动离职 。
平安系新管理层入主之后, 媒体服务、线索服务等“现金牛”业务员成为重点投入的对象 。 在平安成熟的销售体系影响下, 汽车之家“一切以销售变现为主” 。
- 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废弃的电池怎么办?
- 哪吒汽车要上市,能否和“蔚小理”一战?
- 10万左右的大众汽车推荐 10万左右的大众汽车
- 锂电疯涨,氢能源汽车崛起的时候到了?
- 京东与沙龙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 印媒:OPPO计划2024年初在印度推出首款电动汽车
- 科技早报|蔚来汽车申请元宇宙商标;格力电器官宣取消所有加班
- 科大讯飞: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重点面向人车交互应用场景
- 东风“告别”悦达起亚,合资汽车为什么跑不动了?
- 福特和通用汽车布局芯片业务 保供或易研发道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